游历纪实(74)走进萨尔浒
文/木叶山
诗曰:群山环抱萨尔浒,碧水青纱景色殊。昔时曾是古战场,今日重绘新蓝图。旅游观光建景点,饮食运输设车服。弥漫田野闻香气,风光沃土赏花木。
古风开篇,话说闲暇之余,有机会去游古战场遗址萨尔浒。
这萨尔浒,现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萨尔浒南路(以东的大伙房水库附近)。他曾是明军和后金部落在辽东交战的古战场,即“萨尔浒之战”遗址。
据文献记载:“1619年(万历47年),农历2月初,明神宗皇帝见辽东后金部落酋长努尔哈赤1616年就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并逐渐做大,屡侵辽东周边部落和城池,便有了集中出兵剿灭他的决心。
于是召兵部尚书黄嘉善商议,集全国之力,召集明军精锐20万讨伐后金。并命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负责坐镇指挥。杨镐接到命令后起身北去坐镇沈阳,以总兵杜松、李如柏、马林、刘鋌等为将,兵分四路进攻辽东的努尔哈赤,以攻取赫图阿拉城擒获努尔哈赤为目标。(赫图阿拉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努尔哈赤见明军势大,但却分兵而来,便集中兵力,不分兵,朝最强的山海关总兵杜松一路打去,在萨尔浒接战,结果明军杜松趁雪天冒然进兵,正遇后金主力,大败战死。一路先败,后诸路大败。明军损失大半,几乎被全歼,努尔哈赤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自此这萨尔浒以此而闻名于世。
烽烟远去,遗址犹存。现在萨尔浒山、水,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萨尔浒的水,已修成了水库,岸树相映,树影倒跌,美不胜收。萨尔浒山,是满语,汉译为“木橱”,说的是“此山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取之不尽之意”每天来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尤其节假日,有更多的人蜂拥而至。
我们利用端午节假期,慕名而至。从沈阳和平区到抚顺的萨尔浒有70多公里的距离,乘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

这一路车子穿山越岭,如走进了林海松涛之中。路的两边,树木高耸密集,纵横交错,枝叶叠翠。山路九曲八弯,风景秀丽,终于到了进萨尔浒的山门(北门)。

山门外有几家农家大院,彩旗飘飘。在招揽南来北往的食客。山门以里,挨着山门除了建立各种服务设施外,还有一排红砖青瓦的小亭子,山上有三慧寺塔,在白桦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大门不打卡,是免费的。但有环行旅游专车,是收费的。坐上专车可以转一大圈。静观萨尔浒的山水之美。但旅游车有限,坐的人多,有时很挤,车行的快,只能走马观花。有一大部分身强力壮的人,不愿走马观花,愿意自己徒步走一走,并且遇到好景色,可以用手机拍照留念。
我们排了一会队,没买上车票,索性跟着 众人徒步走吧。据景区的导游指南表明,到几个重要景点去,也不过4-5公里的路。于是我们选择走着去。由于进山的路,只有观光车道,很窄,只有来回两条路,没有单独的行人路,车和人只能混走,他的车开的风驰电掣,行人走时,得时时躲车,以此走的很慢。我们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很艰难,终于来到了萨尔浒山下的水库。这里有观看山水的连廊。来到这里,望远处眺望,给人一种江南水乡之感。


这里有广场,广场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尊雕塑像,他高高立于平台之上,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只见这努尔哈赤骑着咆哮嘶鸣的战马,手提钢枪,威风凛冽,雄姿勃发,正待出征的形象。

原来这萨尔浒是坐落在群山环抱 之中,这里山不高,峰岭密集,水不深,平缓细流。山水相连,依山傍水,真是一个用兵的好地方,进可攻,退可守。
还有一个地方去的人较多,他就是秋水长天楼,这离北门很远,在广场的东北上,可坐观光车单程而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到了广场后,就徒步走着返回了北门,乘车而回了。这正是:苍茫山水遍地有,唯有古迹更神奇。
2025年6月1日 ,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