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散文

闻道没有欣喜,焦虑接踵而来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65人  雕琢人生

文/雕琢人生

闻道没有欣喜,焦虑接踵而来

朝闻道,夕死可矣。

原本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当然,笔者所说的道并非广义的“仁义之道”,而是狭义上的“道理”。即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早上懂得了道理,晚上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很偏颇的解释,但为大家所广泛误解)

对于读书写作,最近有了一些新的烦恼。

自媒体时代,犹如淘金热的浪潮,大家趋之若鹜,都想分一杯羹,唯恐落后分毫。相应软件应运而生,与之偕来的是无数良莠不齐的粗制滥造。上至九十九,下到不会走,甚至连不会写字的都可以白活几句,因为手机填补了缺陷,语音转换软件让一切变得没有障碍。

机缘巧合之下,自己也搭上了这条自媒体的大船,日更,训练营,被各种月入万元的分享,各种大咖的现身说法刺激的心潮澎湃,读书,写作,日更,貌似看到了红毯上意气风发的样子,看到了卡片上快速增长的数字,看到了签名售书的宏大场景。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所得之处在于,跟随这波浪潮对写作重新拾起来希望,加上通过几十万字的练习,对于文字有了庖丁解牛般的唯手熟尔,不再如起初那般提笔无言,心中有物却无法言说。然而,当自己信誓旦旦的要坚持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虽然一直在写,却没有长进,仅限于对文字的熟练,文章质量没有质的提升,所有的认可都源于类似追捧或者互捧之类的点赞和没有多少说服力的数据。

学海无涯,虽然有心写文,然而却始终没有找到书山之路,看了好多书,有名著,有热销书,有简书上的文章,然而却总不能有太大提升。个人感觉,所有的书仅限于看,而非读,只是数量上的叠加,对于写作而没有实质上的助益。

直到进入文渊初探之后,跟随班长的导引,开始了阅读经典之旅。有一种观点就是:时间有限,为何不读经典?读经典书籍,看经典电影,听经典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潜移默化,从经典中学习方法,积累知识。进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起初跟随阅读《史记》、《诗经》、《经史百家杂钞》、《大学》等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伴而行,班长作为引路人,一路走来,欢歌笑语,氛围融洽,大家都乐此不疲,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潜移默化之中,大家都有质的提升。

然而最近,问题又来了:虽然感觉已经上了正路,反而很纠结,知识储备太贫瘠,读书太少,面对这些经典,恨不能一日三秋,让自己更快的阅读掌握,一日三叹,光阴似箭,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让原本的那种欣喜若狂,变得焦虑万分。

这种感觉,个人分析,或许是一种贪婪本性,就如同突然想要要减肥了,恨不得每天锻炼十个小时,要考试了,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复习,要演讲了,恨不得每天都有用之不竭的时间练习发声……

这是一种有了目标之后的焦虑,一种非理性的妄求,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急功近利。

为何焦虑?为了不可得而过分渴求,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不能平心静气,而想一步登天,这种不切实际的欲望,才是焦虑的根源。

仔细想来,自己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蜗牛再慢,方向正确,终会抵达彼岸。想想那些还在南辕北辙,抱着泡沫心存幻想渴望通过彩虹桥的朋友们,难道不是已经领先了么?何虑之有?

从另一个方面看,适当的焦虑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注脚,合理的利用这种焦虑,把握好当下的分分秒秒,铺就读写的扎实地基,尽情的吸收阳光雨露,徜徉在经典的海洋里,放眼未来,不管泡沫与否,世事变幻,心中有丘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学问之道。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遍观林林总总,热闹非凡的自媒体时代,又有多少人单纯是为了热爱写作而来?就像做生意一样,为了赚钱为目的,永远赚不得大钱,就像马云那样,为了人民谋福祉,却赚的盆满钵满。或许读书写作也是如此,纯粹一点,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已闻“正道”,刚刚上路,何必太着急,一以贯之,日有所进,日积月累,且看明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