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高效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最近在上齐帆齐老师书评课,她建议我们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获得人生的一些成就:比如专业上提升,实现文字变现等。
课程里提到一本书《高效阅读》,就是日本速读大师渡边康弘写的关于他创立的“共振阅读法”。跟着渡边先生,从理论到实践,学会高效阅读。
“共振阅读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你平均用20分钟看完一本书,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书的内容或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的做法有点仪式感。先准备书,纸,彩笔。
1.开始前先进行一分钟的呼吸,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他要求呼吸要慢,气息从口中呼出,要发出声响,用鼻子吸气也要发出声响,一吐一吸一分钟内反复进行这个动作。既然慢,大概是在6次左右。
个人解读:吸气慢,呼气要更慢,久了心情平静舒畅,便于进行阅读。
2.用很快的速度随意翻书,大脑中也会留下信息。
他有几条假设,比如接触书一瞬间,身体能获得信息,无论书翻得多快,大脑也会留下信息并思考。因此先用一分钟时间随意翻阅书。
接触书就获得潜意识信息,我停下来仔细看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感觉信息是不是来自最初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想像?他说会引起身体反应,略过。但是随意翻书会留下信息是可靠的。
3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开始读,一手拿书,一手握笔,先依次记录自己的阅读目的和书名页数和作者。然后边读边绘制线条。
快速扫看书中内容,不必逐字看,也可以随意翻阅,那些跳出来词就是共振词。
感兴趣的地方,你在纸上标注6个以上的向上箭头并标注页码,绘制曲线并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个大概很实用于这一类书籍,就是读者想从中获取一些方法和理论,可以快速阅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为不感兴趣的合上书也就丢脑后了。
好书,喜欢的书,不在时间限制之内。因为你愿意花时间,说明那本书会带给你很多东西。我觉得经典书籍这样读会错过精彩,我们要的不仅是大概内容,而是要好好享受语言和细节的美妙。
觉得边读边做类似小抄一样的还是可行有效的,也方便记忆。
4.行动和实践。
基于从这本书所获得的想法制定出行动计划,就是反复训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
现在人都有许多事情要忙碌,阅读时间被压缩和碎片化。所以快速阅读是必要的,吃饭时间车上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按本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大概看完一本书,书里可备纸贴,边读边做共振曲线,也便于以后温故知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并反复练习让它成为自己的技能。
5.阅读后输出
阅读后需要把输入变成输出来强化记忆。如果只是止于阅读,会很快遗忘,作者建议通过微小的输出来让自己不再忘记。
最简单的输出可以是和人分享你刚刚读过的书,就从你喜欢的地方,感动的地方开始,然后扩展到更多内容。
其他写书评写读后感都是很好的输出。这时候可以参照前面画的曲线图回顾你印象深刻的内容,重新学习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完成自己的输出。
阅读是一种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走出目前的舒适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刻意练习。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
养成输出的习惯来加强阅读的记忆,让阅读更有效。
当你拥有高效阅读的能力后,学习更高效,在你喜欢的领域或者需要钻研的领域自然会提升自己。
齐帆齐书评课打卡文5. 打卡主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