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电影漫谈简友广场

《赤壁》后:功盖三分国

2024-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火神纪

《赤壁(下)》:舶来的大片范本         (文:火神纪)

  东风终与周郎便;焚烧、杀戮。

  一将功成;万骨已枯。

  鼎足之势立;谁人功,谁人哀,谁人低泣。

                  ——火神纪。题记。

  去年《赤壁》上集出来的时候,有人说那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预演。尤其是诸葛亮那八卦阵摆的那叫一个绝呀,准叫那些洋同学们看一个目瞪口呆。中国别的没有,人多呀;甭管干嘛,整一人海战术上去,谁敌得过我们这架势呢。果不其然,老谋子那些华丽丽的开幕式;多少有点八卦阵的味道。

  我刚看完了《赤壁》下集,开始明白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了。嗯,这是春节烟火晚会的预演。这场大火呀,烧的那叫一个牛呀。所谓的牛气冲天,说的就是这了。

  铺天盖地的商业炒作加上强悍的明星效应,再加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蓝本;大把大把地往上砸钱,在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里,绝对是一砸一个准。先把票房成绩给砸出来,给投资方一个交待;顺带着把自己的腰包也给填满上。口诛笔伐怕啥呢,再花点钱找些歌功颂德的对付着也就过去了。反正,无辜的中国影迷们不也就在这种无可选择的尴尬夹缝中被忽悠着长大;至今,估摸着他们也一早习惯了。

  反正,不管电影拍成什么样子,终归是有人骂。于是,该骂的依旧在骂;可是,该赚的也应该赚,该被忽悠的也依旧还被忽悠……最后,不管拍一个什么电影出来,该干嘛的,还都干嘛去。

  电影是不是就应该这么拍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影迷们又是否真的如此好忽悠呢;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记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颇有种震撼的感觉,它的那种不计成本的强悍视听效果让我想起2004年的《特洛伊》(Troy)以及2006年的《300死士》(300);这是多难能可贵的一点,谁说中国没有大片呢。这部《赤壁》绝对可称为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它华丽的视听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电影工业王国好莱坞的大制作,光是这一点已经足以让它载入中国电影史册。

  可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回到家里,我坐在寂静如水的书房里,已是深夜时分;我再去回忆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我想着写点什么,我突然觉得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这是我的悲哀,还是电影的悲哀。这是一部标准的大片,同时也是一部舶来的大片范本。大片,就应该是这么拍的。于是它也具备了好莱坞大片的某种特点——比如说,场面华美却空洞无物,看着挺养眼,可是娱乐之后却没有任何沉淀。这是一部视觉系的大片而不是文艺电影,于是,只要视听效果出来了,并不需要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或者更沉重的负累,它也就算是成功了。

  把电影当成是一种艺术来看待的话,电影俨然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如果电影真的可以被归类为艺术学科,那么把按视听效果将电影简单地分门别类——视觉系或者文艺系;又或者按其情感基调划分——喜剧或者悲剧。诸如此类,其实是不够科学的。

  应该如同评鉴一件艺术品一样去识别一部电影。好的艺术品和不够好的艺术品,它们的区别在于艺术与非艺术;由此及彼,电影也许可以被分为两种,好的电影与不好的电影,电影与非电影。

  于是这部《赤壁》成了非常尴尬的东西——它既是电影工业发展到顶端的王道之作,同时它又并不足以成为一部好的经典电影;它的华美外在与其空洞的内在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于是我很郁闷的是,这部花了那么多钱砸出来的电影,它还是否是电影呢。它更像是一种商业行为,它更像一笔买卖——投资方先出钱,然后全国影迷一起集资买单,为此全国影迷可享用的是作为一个小股东应有的权利——听着吴宇森图文并茂地扯着三国那个时代里的某场战役。

  也许,中国文化里总是充斥着这样的东西——任何一种东西发展到了极端,它会突然跑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这部站在目前中国电影业顶端的电影;突然就变成非电影了。这是充满道家逻辑辩证思想哲理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对于所有电影的分类标准均是以电影外在的具象存在而不去追究其具象的表达下的内核,这是不对的。一部好的电影除了其具象存在,还必须有其抽象的内核存在。这也有点像佛家的皮囊说——肉身的存在与灵魂的存在,现实世界与西方极乐;从佛家的观点来看,皮囊、肉身、现实世界,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一个虚妄的精神世界才是更根本的东西。所以他们主张我们放弃穷奢极欲的现世享乐,去修来生;放弃具象的今生而追求抽象的来生,舍弃现实里的物质享乐去追逐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这种形而上的哲学观点是不无道理的。

  投射在艺术上,具象的存在反而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东西了,是虚妄而没有意义的。抽象存在的核心才是艺术所以成为艺术的精髓所在。

  聪明的孩子们估计已经猜到我想要说的观点了。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是一部注定要在票房上创造奇迹的电影,正如某影评人所说:它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很好。可以说,仅从商业操作来看这部电影,它是极其成功的一部电影。可是,商业电影与艺术形式定义里的那个电影,它们是否已经越走越远了呢。商业上成功的电影,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它在艺术上并不一定就理所当然地成功。

  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可以死命地往一部电影里砸钱;钱砸得越多,回报也就越大。可以说,投资的成本与最终的票房成绩毫无疑问是成正比的。可是,这与一部电影最终取得的口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我为什么总是偏好那些小投资的小电影而不青睐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因为,小电影要从商业电影的层层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它就必须有想法有创意,大制作的商业电影不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商业电影可以非常胸大无脑,华丽却无味;看小电影则一般没有这样的烦恼。我厌倦了商业电影那种只图一乐的视觉饕餮,每每视觉盛宴,久而久之也就味同嚼蜡了,审美疲劳会让人对那一切彻底厌倦。

  这部电影,剥去它华美的外裹,它还剩下什么呢。它的故事蓝本既非历史还原,亦非广为传播的《三国演义》,说穿了不过只是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罢了。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并不重要,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里那场赤壁之战又是什么样子其实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无所不用其极地再现了赤壁这个古战场上那场曾经决定了天下大势的战役。至少,吴宇森认为,那场战役就应该是这个模样。

  一个时代结束了,这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赤壁之战,赤壁古战场,这些承载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无尽遐想的字眼,在这部电影里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吴宇森同样不能免俗的文人情怀。

  所以,孙尚香得以独闯敌营获得重要情报而演变成古代版本的《无间道》,小乔得以只身面见曹操试图说服曹操罢兵而延误了魏军军机而演变成现代版本的西施……《赤壁》,不过只是吴宇森意淫里的《三国演义》;历史是什么模样,与这部电影无关。既要意淫,则免不了美女俊男爱恨情仇,免不了让人情绪激荡的英雄豪气。

  《赤壁》上集——我说,那是诸葛亮《名成八阵图》;《赤壁》下集——更像是杜甫说的,《功盖三分国》。整套《赤壁》,其实不过是用最昂贵的电影诠释了杜甫的那首《八阵图》。这只是一部舶来的大片,堪称范本;可是又如何。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大片范本,我们可以直接去看好莱坞的大片;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范本。

  当然,我们需要尝试。于是,我们有了《赤壁》。

                    2009-01-16;戊子鼠年乙丑腊月辛酉廿一。清晨;5:29。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赤壁》

  ■译名:《Red Cliff: Part Ⅱ》

  ■导演:吴宇森

  ■编剧:罗贯中、吴宇森、陈汗、Cheng Kuo、Heyu Sheng

  ■演员:梁朝伟、金城武、张震、中村狮童(Shido Nakamura)、林志玲

  ■类型:战争、剧情、历史

  ■产地: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摄影机:Arricam Cameras, Cooke S4 Lenses\Arriflex Cameras, Cooke S4 Lenses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制作成本:$80,000,000/estimated

  ■发行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首映日期:2009-01-07(中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