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稿谈起:文题相符、逻辑自洽与文风一致
昨天审了一篇文章,虽然很好奇,这种文章是怎么能过编辑初审的。后来细细回想,可能是文中的某些标题存在欺骗性,容易唬住人。毕竟,就编辑而言,对于分到手里的一篇文章能做到的也只是把握文章的大概。时隔一天,那个标题还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只能赞一句“真棒”。所以,简要的谈一些东西,也希望能够消除这个标题带来的影响:
第一,文题相符
对于一篇需要经过多次评审的文章而言,文章大标题和小标题的选取极为重要,毕竟一篇文章要吸引包括评审人在内的读者的注意,有时候就需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标题始终只是标题,内容才是王道。如果标题和内容能够实现自洽,那么语出惊人的标题和内容翔实的正文结合后,着实能给人带来一种享受和美的体验。
然而,如果文不对题,那么最终产生的只有两个可能,第一种是“作者很厉害,我看不懂”,这种时候,遇到好的评审人,评审人会联系编辑——“换人,因为我看不懂”。当然,文人相轻绝非虚言,所以大概率是第二种可能——“作者写的是啥,一窍不通”。
昨天在和朋友聊天时,谈到标题的问题。我说“标题起的过高,如果正文接不下,就会断崖式下跌,而非软着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只会给一个中规中矩的标题,因为要求稳,而非一味求奇求新。
第二,逻辑自洽
文章最忌讳的问题是逻辑混乱。对于一篇立意极好,关注的问题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文章,即便在行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存在语病、错字、多字、少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这类规范性问题,也会通过审稿人的意见和编辑的帮助在后续的不断修改中逐步完善。毕竟,在创新性和规范性的权衡中,前者往往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规范的文章不少,但创新的文章极缺。
然而,有必要注意的是,如果文章的逻辑混乱,那么即便作者提出的观点和得到的结论能够石破天惊,极具颠覆性,就如同大批的“民科”一般,最后的结果通常也只是“拒绝”。因为,逻辑是证明作者观点的过程。如果过程错了,那么如何能够保证你所到达的终点真的就是终点呢?即便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殊途同归,但作为读者,又怎么能够来实现这种非常规逻辑的转换和可能存在的逻辑跳跃呢?
对于文章逻辑,需要强调的是,逻辑无处不在。从文章主要部分构成的文章结构的大逻辑,到某部分的几个段落之间的中层逻辑,再到一个段落中的几个句子之间的小逻辑。无数严谨的小逻辑的逐步递进而非叠加保证了大逻辑的严谨,而这些大逻辑之间的严谨又保证了整篇文章内在逻辑的自洽。所以,在文章写作中,首先要保证句子逻辑的完整——语法很重要;其次要保证各句子之间逻辑的完整,句子之间要存在如递进、并列等等的逻辑关系;最后要保证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而言,一篇文章的逻辑要环环相扣。
第三,文风一致
什么是文风?这是一个有些稍大的问题。我认为文风是文章的风格,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所以,读一篇文章就像在看一个人。而人的性格是极为稳定的,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生极为缓慢的变化。虽然对于个体,在突逢大变时会出现性格的剧烈改变,但对于一篇文章,文风务必是也只能是一致的。
这里存在两个需要解释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有些文章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完成的,对于一篇最少一万字的论文而言,有多个合作者是最为常见的事情,而不同的作者在用语习惯方面和对内容详略的把控方面会存在不同。所以,一般在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梳理时,往往会由一个人来完成;第二个问题是,一篇文章可能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完成的,对于一篇长文更是如此。纵向的时间线是非常有意思的干扰因素。对于个体来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续写一篇文章的心境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写作中如何能够保证心境的连续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问题。否则,在一篇文章中出现文风的突变会让人产生一种割裂感。
如果要对文题、逻辑和文风做一个排序的话,我认为逻辑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毕竟逻辑得是一种多么枯燥的存在;文题不符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多数的公众号文章和软文只会对人说标题、标题、标题,但标题之后该怎么办?文风对于大多数的作者倒是不太容易出问题的,毕竟如果一个一千多字的短文也存在文风问题,那这个人得有多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