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夏令营|逃离惯性

2016-08-18  本文已影响8人  橙和梨子
这个时代,我们仍甘愿为奴

早有听说,人一辈子,只能活在一个时代里。姑且想象成,时间有黏性吧,行为有惯性吧。不过你可能想象不出,时间的黏性有时能大到什么地步。仅仅是一两年,就能把人打扮成一个爱说教的前辈样,“惯例”“经验”挂不离嘴,“不许”“不能”成了口头禅。

吐槽无益,重要的是积累避祸的经验。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次就好好看看这个坑。

入坑的第一大flag,就是反复炫耀自己做了多久。这样的人在我们的支教社里并不少见,这看似和辩论社里用成就标榜自己类似,但其实比贴成就要瞎得多。道理很简单,因为每次支教的成果都缺少一个具体的评估。注意,我说的不是没有评估,而是没有落实到人,落实到点的评估。国人爱说团队,所以评估也就到团队为止。这对评估本身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团队归团队,个人归个人。把团队的好往个人脸上贴,甚至往自己的几个规定上贴,就有弄不清里外的即视感了。

当然,“前辈”会说,我不说我个人的经验就好了,我跟大家说说团队的经验不就行了吗?听着很美好,不过仔细一想,有多少人能真的只是分享经验,而不是照搬经验呢?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我们对这个“经验”有多少讨论的可能。没错,仅仅是讨论,就已经变得很困难了。因为她做了很多次,所以她的所有做法一定有道理,有道理意味着一定有益,就算无益我们也没「资格」改。以团队的成功,来标榜自己的资格。我从没有把资格的力量归零,但我不希望把一个不到两三年的资格无限放大。

对了,出门在外,还得记得,尊重别人的惯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