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几招,不再惩罚孩子
昨天,有朋友问,既然惩罚孩子不好,达不到目的,又有不良后果, 那难道放任孩子不管吗?
当然,不能不管!怎能不管!
今天,我们讨论几招,用好这几招,不再惩罚孩子。
招式一 :暂停,及时制止
如果孩子不当行为,让家长情绪失控,将要打孩子了,这时用“暂停”,是最好的办法。
暂停,就是让孩子离开事发的情境,或者,把引起不当行为的物品拿走。让孩子和大人都从当时的情境中脱离出来,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避免大人因情绪失控而打孩子。
例如,晚餐时,2岁多的孩子把食物一勺勺撒在地上。这时要做的,不是用手打孩子和大声呵斥,而是把孩子抱离餐桌,或者把食物端走。
孩子可能会哭,那怎么办?用第二招。
招式二:引导,改变的开始
引导,就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帮助孩子自己反思,主动改变。
把每一次犯错都看成一次成长的机会。
【引导孩子,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和发泄情绪】
比如,把孩子抱离餐桌,或者把食物端走后,孩子哭了,就让孩子哭一下,让他发泄被家长制止后的不满情绪。与此同时,说出孩子的感受,“妈妈把你抱开,你很不开心,还想玩。” 说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明白,妈妈接纳和理解他的感受。
任何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常常让家长认为不当的行为,恰恰是孩子的某些感受没有被接纳和理解,所以解决行为问题之前,需要先解决情感问题。
【表达期望和要求】
当孩子情绪平稳后,告诉孩子,“食物是用来吃的,如果想玩,可以玩别的。”孩子这时,可能表示要玩,如果孩子吃饱了,那可以让孩子玩其他玩具。如果孩子还没吃饱,我们可以用下一步引导孩子吃饭。
【提供选择】
“我们吃完饭,是玩A玩具,还是玩B玩具呢?”
“现在,继续吃饭,是妈妈陪你吃,还是爸爸陪你吃?”
给出的选择范围是孩子能接受的,也是家长能接受的。这需要家长的智慧。也是限制孩子行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就是不选,可以用到后面的“招式四”。)
【教孩子弥补自己的失误】
在孩子继续吃饭前,或者吃完饭后,需要把孩子撒在地上的食物清理干净吧。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拿一下抹布,丢一下垃圾,参与到处理后续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用实际行为弥补自己的过失,代替惩罚。
招式三:预防,减少犯错的机会
如果孩子吃饱了,才将食物往地上丢,那么,可以给孩子少盛一些食物;
如果孩子出去玩,抢别人的玩具,那么,可以带一个玩具,教会孩子与别人交换着玩;
如果在超市,孩子喜欢乱跑,那么,可以和孩子聊天,请孩子帮助购物,给孩子明确的任务;
如果开车时,孩子太烦躁,那么,可以安排在后座玩的游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开心地玩;
......
孩子小的时候,通过家长提前安排来预防,把孩子犯错的机会降低。
孩子大一些,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商讨,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制定规则,这样,孩子更容易执行和遵守。
招式四: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
孩子的不当行为,一定会引发一些后果吧。
什么是自然结果呢?
比如,不吃饭,会饿;少穿衣服,会冷;不学习,成绩会不好;早上出门晚了,上学会迟到。这些,都是自然结果,自然地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后,不需要我们额外做什么,它就在那里等着。
而,孩子不听话,就不让孩子看动画片,不准出去玩;孩子不写作业,就不让孩子用电脑,不给孩子买喜欢的东西。这些,不是行为的自然结果,是附加的结果,也许是和孩子提前约定的规则,但仍不是自然结果。
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和体验,自发地找到应对办法。
附加的结果,即使是提前约定好的,也是惩罚的一种。
我们常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让孩子体验不到自然结果。
因为我们太爱孩子,怕他饿着,怕他冷着,怕他被老师批评,怕他被同学嘲笑......
朋友的孩子,上学后经常忘带东西。
所以,妈妈每天晚上帮孩子检查书包有没有装好,早上孩子出门,提醒孩子有没有带水杯、饭盒、校卡。有时因为她没有及时检查书包,第二天孩子忘记带作业或课本,她就匆忙地送到学校去。
孩子没有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反而非常依赖妈妈。妈妈也不看惯孩子的行为,经常唠叨,让孩子很烦躁,不自信。
另外一个朋友,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贪玩,不是很用心学习的情况,没有采取过激的方法,而是多观察孩子,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
一次考试后,孩子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孩子主动和妈妈说,下次要考好一点,妈妈问为什么呀?孩子说,下次再考这样的成绩,就没有朋友和我玩了。
孩子体验到成绩不好的自然结果,开始想办法啦!这时,妈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鼓励孩子进步。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执行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