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党带你游王府井会发现什么?
有天晚上和Libo去了一趟王府井,其实是去看看三联书店美术馆店是否重新开张。从东四站下车之后,发现尚未重新营业。其实要是顺着路往北走,不远就是平安大道,往左一拐就能到南锣鼓巷。但由于正值旅游旺季,不想人太多闹腾,便在对面7-11买了一瓶冰可乐,过了马路,从华侨大厦就往南溜达。
毫不避讳的说,我对这条路是有感情的,而且总觉得王府井大街半段是闹中取静的地儿。和往常一样,踱步到了首都剧场。我一次都没进去过,但回回路过总喜欢瞅瞅橱窗里的海报,看看最近有什么好的剧目,了解了解最近大家都在想什么。去逛三联书店,也是这个目的。有的时候一个人看书久了,总陷入盲目自我肯定和极度自我否定的怪圈当中无法抽离,那个时候便坐上地铁,来这附近转转。之前首都剧场边上有个好邻居便利店,门脸不大。和边上那家卖东西的,一起在整治拆墙打洞的时候给抹了。
再往前大概走个二十来步就是个不一样的建筑。说实话,我之前一直没太注意这里。只知道地下有个摇滚酒吧,上面是北京金帆音乐厅。听说之前还有卖西餐的,所谓“高雅”和“通俗”的融合,也是挺奇妙的。早先金帆音乐厅不知去向,下面的摇滚酒吧也不知所踪。这次一抬头,一个大大的黑色十字架突出于白墙上。“该建筑建于1922年初,坐东朝西,在入口内侧墙上镶有‘此楼之建城为纪念救世军创世人卜威廉大将’的铜牌,故又曾被称为卜威廉纪念堂。”[1]卜威廉又被译成威廉·布斯,卜威廉后脱离新教卫斯理宗循道公会,19世纪中叶建立传教会进行讲道,先是叫基督徒会,后更名为救世军,来到北京。本身这个地方是“基督教救世军在华组织的核心所在地”[2]。我拉着Libo说,你快看快看,好大一个十字架。突然想到朋友说尽量不要在文章当中过多的涉及有关宗教的东西,该让人误解你是在传教的了。可能朋友说这话的时候,也知道我是个不听话的人,说完就笑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说清楚的。我向Libo转述,他也笑笑,我俩就向南继续走了,永不打折的商务的涵芬楼书店,还有后来开的全家便利店在向我们招手。
说到便利店,我住的地方只有7-11和全时。便利店对我来说就是永远的慰藉,甚至有的时候觉得,7-11和星巴克是现代文明最伟大的两个出现,尤其是7-11。永不打烊,永不停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7-11对我来说就是大食堂,它有啥,我吃啥,想都不去想。后来去了一趟杭州,就完全改变了我对7-11的热爱之情并且陷入深深的不平当中。为什么可以有摆放这么整齐、多元、好吃而且还不贵的三明治?!是在北京完全没有看到的!啊,真羡慕杭州的朋友。说这么多,其实我第一次走进那家全家的时候就是这个感觉。抚过了书香和宗教,除了可以填饱肚子,还有充足的冷气,喜欢得不得了。
在走到东堂(王府井大教堂)之前,经历了正在装修的Apple店。天儿太热了,也不能不去蹭一蹭资本主义的空调!差不多在北京apm斜对过儿,是北京穆斯林大厦。其实清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清真寺遗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北京为了尽东道之谊,于此建了北京穆斯林大厦。说到第11届亚运会,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熊猫“盼盼”?它的原形“巴斯”也在去年离我们匆匆而去。我还记得小不点儿的我,和我哥的扁桃体炎发作,还有姥姥家绿冰箱上的冰箱贴画儿,随着时光轰轰而过。
王府井大教堂又叫东堂,是个天主堂没错。虽然跟之前的救世军所在地好似呼应,但我其实意不在谈论宗教。一直都知道东堂门口有跳广场舞的,之前路过的时候,Libo还总感叹对面政治性宣传语和教堂风格不搭。但我总觉得,北京是一个文化包容的地方,在这区区王府井大街上就得到了完美呈现。你冷嘲热讽说妥协也可以,但有些事情不能不承认,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就融合到了这一条街上,毫不突兀。书店、首都剧场、全家便利店、东方新天地、加之两头长安街和南锣鼓巷旅游胜地,似乎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位置。唯独叹气的是被拆了的小饭馆,还有三联书店对面好吃的陕西面馆“小陕娃”消失得让人叹一口气。
北京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城市,到现在也是。停不住的挖沟,止不住的拆迁。但在这新新旧旧中,北京接纳了她的新移民,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体味到人生百味。就像在天主堂门口,除了希望益寿延年的老年舞蹈队,竟然还有中青年快节奏组!边上还挨着“洋”交际舞、舞彩带和扭秧歌。在光影里,我看到了每一个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甚为感动。要说这个城市有什么不好,那就是永远让人忍不住骂它又忍不住爱它。
————————————
[1] 姜中光:陈平/王世仁主编,《东华图志:北京东城史迹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87页
[2] 同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