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被年初目标打脸,怎么破?
1
朋友圈就像国家大剧院,不定期上演着主题剧,赋予越来越多的日子以浓厚的仪式感。
2018年12月31日,也就是昨天,整个朋友圈是悲伤的,似乎成了忏悔场,许多朋友捶胸顿足,纷纷坦言,被年初定下的那些个目标重重打了脸,光阴飞逝,岁月蹉跎,后悔不已。
而今天,也就是2019年1月1日,朋友圈又俨然一片光明,载歌载舞,各路朋友信心满满,争相立下FLAG,表下决心。
深而为人,我们其实都渴望改变,渴望变得更好。因为,正如罗胖在昨晚的跨年演讲里谈到的,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袭的当下,你不改变你就出局,没什么好商量的。
但其实每个人确实都试图让自己发生改变,年初,都会认真列出想要收获的变化。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到年末一看,那些个信誓旦旦立下的目标,竟然基本没有实现。
进而遍陷入了无法坚持的懊悔之中。长此以往,很多人甚至感到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不愿行动。
再看看大伙儿设定的那些目标:
一位十年没有运动过的盆友写到:2019年,每天坚持慢跑1小时;
一位工作六七年都月光的姑娘发毒誓:2019年,每月存三分之二的工资;
一位上大学就没碰过英语的小伙宣称:2019年,每天学英语2小时,背单词100个;
还有一位几年凌晨1点前没上过床的男孩表示:2019年,每天必须10点半关机睡觉。
... ... ... ...
如果没有记错,这几位朋友,去年的新年wish和今年的,竟然一模一样。
可那些目标计划,要么半路夭折了,或者压根还没落地就已破产。
2
如何破这个“总被自己目标打脸”的怪圈呢?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斯蒂芬.盖斯先生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对习惯培养及行动力有研究的朋友,应该都有听过。
这本书中,盖斯先生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维度,抽丝剥茧地分析了为何人们无法坚持并养成很多习惯的原因,并进而分享了养成好习惯的秘诀,那就是:
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50字|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养成法 。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一旦目标完成不了,就会倍感沮丧,将原因归结于自身惰性,或不够努力,但盖斯先生在书中为我们平了反,他认为,这不过是因为策略不对惹的祸。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策略呢?
试着开始用微习惯的步骤和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是很容易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微习惯、按照大脑规律。后一点,稍后再做说明,先来看看什么是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我们先用对比的方法加以理解。
如果你想坚持锻炼,比起每天坚持1小时,每天坚持运动十分钟,就是微习惯;比起强迫自己每月存三分之二工资,每月坚持存100元就是微习惯;比起逼自己每晚十点半睡觉,坚持每晚12点前上床,对于习惯了凌晨一两点睡的你来说,就是微习惯。
因此,微习惯就是每天设定一些小事,并确保自己能够完成,而后通过持续去做,达到训练自己的自控力肌肉的目的,并最终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这样的习惯养成计划或行动力提升计划,比起那些宏大的高强度行动目标要容易落地得多,也才真正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
3
大脑的工作原理又如何呢?
在《微习惯》一书中,盖斯先生从心理和生物层面分别做了解析,下面简单阐述一下。
先来看心理层面的因素。
我们45%的行动源于习惯,而促使我们持续行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意志力和动力。遗憾的是,动力有点像个没有耐性的孩子,它往往消失得很快。所以,将行动依赖于动力,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因此,决定我们能够长久去做一件事,主要还得靠我们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并非永久存在的,它也受到行动难易程度、感知因素、身体疲劳、情绪等影响并逐步消弱。
再来谈谈影响行动的生理因素。
大脑由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行为模式识别的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
前额皮层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能抑制基底神经节,并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基底神经节是一个愚蠢的重复者,不会分辨行为的对错,只负责识别并重复工作,直到接收到不同的指令。
盖斯先生写道:“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非常活跃,反应灵敏,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意志力;基底神经节的自动功能不仅强大,而且效率高,它们能节省精力,无需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结合上述心理层面的分析,如果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太高,前额皮层就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指挥我们完成任务。大脑疲惫了,意志力被消耗干净了,就不可能坚持下去了。
而如果每天定下的任务都非常小,那么前额皮层只需不多的意志力,就可以指挥我们完成任务,大脑不会疲惫,任务开始后,基底神经节可以轻松地让我们重复任务,最终形成惯性。
重复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当你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
4
经过上面的分析,对于为何总摆脱不了“被目标打脸”的困境,很多朋友应该有了一定认识了吧。
那就是放弃宏大空洞的“大目标”,马上行动,从培养无负担的微习惯做起。
作者在书中,也告诉读者朋友们,要想获得彻底改变,只需要8个步骤:
第一,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比如说,每天做10分钟有氧运动;每天读5分钟英语新闻。这些行动都是小而微的,是每天不管你有多忙,也能够坚持做到的。
第二,挖掘每个微习惯内在价值。
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还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呢?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未曾深思那些个道理到底对我们有何用。放到行动目标上而言,也是如此。
所以你设立的任何目标或微习惯,都应该是内心动力牵引的,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它的,而不是别人说要做你才做。
我基本每天都运动,坚持好些年了,很多人说你真自律,其实不然。我不过是因为生过一场病,深知健康之重要,打那以后,运动于我,就成了一种必要了。
第三,明确习惯依据,纳入你的日程。
简单理解就是,你必须将你的微习惯纳入到你的日程中去,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必须为它们设定雷打不动的“完成时间”。比如说,你想养成写作的习惯,每天规定自己写100个字,那你就得为它划出一个专属时间来,如晚上孩子睡觉以后,10点到10点20分,这二十分钟你每天只拿来写这200个字。
这很重要。不要泛泛地写下,1月2号我要写字,要写下1月2号10点-10点20分写作。
第四,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这一点也值得注意。想要建立我们的微习惯,还必须建立奖励机制。其实我觉得奖励惩罚机制都要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今天没完成100个字写作,那么再累也不许睡觉;那如果你坚持了一个月,每天都写,那么也可以给一个小奖励,比如一块糖。
大脑的运作机制就是这样,将坚持写作与一块糖联系,将不坚持写作与不能睡觉联系,久而久之,这种奖惩机制有助力促进意志力提高。
第五,记录与复盘完成情况。
这一点,不多展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坚持用笔记录我们的微习惯实施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记住它。各种微信打卡就是不错的方式。
第六,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如果能将微习惯坚持一段时间,那么这其实也是我们意志力提升的一个过程。随着意志力增强,可以有意识逐级增多任务量,一般以一周为单位,比如你坚持了一周每天运动10分钟,第二周开始,不妨每天锻炼15分钟。
第七,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到微习惯培养上也一样。习惯的养成从来不是直接获得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就比如学英语,你每天坚持读5分钟英语新闻,坚持了三个月甚至是八年,很难说能够提升多少。
不要急,你的英语思维其实已经在形成。你不妨有点耐心,坚持一年或者两年试试看。
第八,留意我们微习惯养成标志。
那么,什么时候才标志着微习惯形成了呢?
盖斯先生书上列举了好几条。我分享两点。
做一件事时,你的内心已经不再抵触。比如说,跑步对你而言已是一种必须,一种快乐,你已经不再恐惧、抵触它。
你已开始认同你的微习惯身份。我们常听到“健身达人”、“瑜伽达人”等称呼,什么是“达人”?在我看来,他们不过就是拥有某些出众微习惯的人群而已。
对于健身达人来说,锻炼早已成了睡觉、吃饭一样的必须,已是他们不需痛苦坚持就自然而然会去做的事。
如果有一天,你今天写下的那些个积极目标也能变得如刷牙洗脸一般自动化,那么,你的微习惯也就养成了,也就不会总被目标打脸了,同时,距离理想的生活,也就不远了。
如何做到呢?盼以上文字能于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