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制定的方法积累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柯树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joshelman/the-only-metric-that-matters-ab24a585b5ea

每周10万新增用户、每月20亿访问量、300万总用户量等等,这些都是商业时代推崇的指标,但毫无疑问,这些指标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废话指标(Bullshit Metrics),因为它们对业务和增长提不出任何的指导意义。事实上,根本不用关心这些指标,我们只需要关注唯一关键指标。

这里的唯一关键指标指与公司业务价值紧密相关,并能对产品增长提供指导作用的指标。这一指标的定义视产品和业务价值不同而不同,比如 Twiitter 的业务是广告,那么就需要足够多的人能看到广告,那么只提总用户数不提活跃用户和用户频率就是耍流氓。

但也并不是说总用户数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废话指标,比如说银行,就不必关注访问、活跃,我们只要关注储户存了多少钱。

我有幸能成为几个非常有趣的大公司的早期成员,包括 LinkedIn , Facebook 和 Twitter 。我觉得在这些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从来不关注抽象的数字或指标——总浏览量,总用户数等,但我们一直在谈论用户。更具体地讲,我们思考用户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在领英我们不讨论“总浏览量”,相反我们关注“浏览量剖析”——有多少人用领英来搜索和找到其他人,以及有多少人在领英上被查看。在 Twitter 虽然我们那时有(现在依然有)相当疯狂的浏览数,但我们讨论的是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的时间表以及读推或发推。

当我遇到现在的新公司时,经常听到诸如“我们每月有1000万独立访问,3000万的浏览量”,或“我们有25%的日活/月活并且有2分的日活用户平均收益”。所有的这些听起来很抽象,但当你深入挖掘时你发现几乎所有的1000万独立访客都来自搜索引擎,点击2-3页,永远不会回来。或者25%的日活/月活是因为这个 App 很垃圾,获取新用户很快,但几乎没有发生第二次会话的用户更别提支付。

虽然大数字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很好,数目惊人,但我不认为它们是检验产品是否真的工作的指标。每当我听到这些统计数据,我总是问同样的问题:有多少人真正使用你的产品?

有多少人真正在用你的产品?

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一个专门的指标。它可以是“ x 人在过去一周做了3次搜索”,“ y 人在过去的一个月访问了9次网站”,“ z 人在过去90天内至少购买过一次”。但无论如何,它都应该是一个表明用户正在按照你的期望使用产品,并且是充分的使用,足以让你相信他们会回来使用它更多次的信号。

一旦你能定义一个指标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真正跟踪你每天、每周、每月的增长,从这儿,你可以确定关键的支持指标,表明更多的人会转化为频繁使用你的产品,和流失比起来他们有多大可能留存等。

在 Twitter,我们发现如果你每月访问 Twitter 至少7次,那么接下来几个月很可能你还会继续访问。所以我们决定把这当做最开始的“真正使用 Twitter ”,当然人们每天使用 Twitter 这更好。

不衡量,无改善。业务中我们不必在很多指标上分心。唯一关键指标的好处在于它简单可衡量,我们可以衡量与他相关的业务,并改善它。

指标选择的决策点是你所选的指标是否能够衡量期望(目标)

自身对业务的了解

指标的抽象能力

好的指标,应该是:

指向性强&敏感度高(《精益创业》中有很多实例可以去翻翻)

路径就是对目标的拆解:

1. 设目标是X,假设达成该目标的重要因素有A,B,C,D。

2. 要达成A,需要满足A1,A2,A3.....,同理B C D。

3. 重复步骤2,直到分解的因素颗粒度足够精细。

实际操作中需要确认两点:

1.即A真的是影响X的重要因素吗? 

2. 除了ABCD外,是否还有其他条件影响制约着X?

难点在于【如何确保目标的每一步细化的正确性】,个人认为这需要对行业/项目有足够的认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