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散记
今天又一次与“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亲密接触。
早晨,虽然已经做出了路上压车的预算,但是没想到独墅湖隧道堵得很厉害,等我路过公园门口开往停车场的时候,我看到一群穿着紫色衣服的小学生团队在家长的带领下已经陆陆续续到了。
(一)
停好车后,一路小跑赶到公园,还好准时到达。当得知班级中还有两个小同学没到的时候,我一边等待的同时一边与孩子们聊起天来。
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任何的拘束感,所以大家聊得很开心,还记得有个没穿校服的小姑娘还跑到我身边抱住了我,当她抬头看着我的时候,笑容真是美好。
那两个迟到的小家伙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现了,孩子们欢呼的同时也开启了今天草鞋山的奇妙之旅。
“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苏州有一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一千多年的繁荣史,说苏州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指的就是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
行走在遗址间,天气虽然还是有点热,但是孩子们一路上十分地兴奋,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应接不暇,好像在探密整座草鞋山。
记得我们刚走到夷陵山的时候,我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夷陵上是如何形成的?只听见一个小姑娘大叫了一声,把我们所有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
只见她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刚才飞过来一只小虫子。”大家随后就笑了起来。
我摸摸她的头,笑着说:“你们知道吗?那时的太湖流域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盎然的水乡泽国,才孕育第一代草鞋山人,也许这只小虫子就是6500年前的小虫子呢!”孩子们听了,又哈哈大笑起来。
从外面进到展厅,孩子们大呼凉快,但毕竟是小孩子对这些出土的文物并不是太感兴趣,所以总会脱离我的视野范围东看看西看看。
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考古世界,那里介绍了考古工作者如何进行考古,都用什么工具把遗存的物品取出来等等,孩子们动手操作、体验,激发了他们对考古工作的兴趣。
原本我们还可以再体验一会的,因为之前等同学耽误了时间,下一个团队已经进入展厅,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离开展厅,大家在门口处拍了集体照过后,大家便回返了,不知是哪个小男孩喊了一句:“我们现在是不是该去吃饭了。”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
(二)
下午场有两个志愿者,我负责第一场的讲解,预约的星洲小学五年级11班的团队,同学们都在两点前准时到达。
天气有一点阴,天空飘着几朵乌云,还伴随着星点的雨丝,门口处的保安贴心地为大家备了雨伞以防万一,但转眼间乌云就散开了,孩子们戴上了草帽,跟随着我向“时空之门”走去。
“时空之门”是模拟先民们的“木骨泥墙”制作而成。孩子们很好奇为什么叫做“木骨泥墙”?于是,我又给他们进行了讲解:木骨泥墙是先民们建造房屋的工艺,就是筑墙的时候使用手腕粗的木柱作为骨架,然后在外面敷上几层厚厚的湿泥,最后再架上柴火将其烘干。
中途有个小男生摘了旁边的一株毛毛狗,我随手又把它放回了草地,并嘱咐孩子们“草鞋山”的一草一木都是宝贵的,我们要学会保护。
高年级的孩子们在理解与专注方面都很强,整个“行走在遗址间”主题展厅的讲解他们都听得十分认真,既使有几个调皮的男生也会脱离我的视线,但是我会时不时地对前面讲过的知识进行复盘和提问,所以他们的思维和目光也总是会被我们吸引回来。
草鞋山遗址的发掘种下了探索长三角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第一粒种子。通过眼前的草鞋山遗址文化层的模拟装置,孩子们了解了江南“三叠层”指的就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连续叠压。
在讲解草鞋山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陶釜、陶鼎、陶盉、陶豆等物品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一起开动脑筋去猜想当时的先民们用是如何用这些器具进行炊煮食物的,有思考才会有智慧。
在1972-1973年的考古发掘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就是M198墓葬,我给孩子们讲“中华第一玉琮”,之所以叫中华第一玉琮,就是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对玉琮是春秋时期的原有普遍认知,另外也打破了人们对社会等级分化的原有普遍认知。
在东、西两片水稻田的模拟动画装置面前,孩子们亲手触碰,感受在6000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人工灌溉稻田的方法,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
我们顺着玻璃看到窗外复原的三个时期的古水稻田的场景,我邀约孩子们待到秋收时节,一起再来感受风吹稻浪。
在考古世界,我们一起学习提取遗存物的四种方法,先学习,再演示。对于触摸出现的每一种文物如何提取,大家能够准确地回答上来,为孩子们超强的学习力点赞。
每当做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总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草鞋山的一天就这样伴随着夕阳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