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QQ空间的写作
在空间写文字,想说的会比较多。
不知道是因为觉得潜在读者多,还是一种习惯。从五年前开始在空间写作,一直以来,我打开这个界面的感觉就是,像是来到了心的花园,四处去发现新开了什么花朵,然后,拍照留念。
我也有试着在别的网站写,却都只是零零碎碎地贴了几篇,好像没有继续下去的愿望。虽然有些网站的写作体验很好,也有写作的氛围。而我记得以前用手机在QQ空间写东西,认认真真写了很久,偶然按错了某个键,一切都付诸东流了。这些是糟糕的体验。然而,只有这里是我网上写作的起点,满载着点点滴滴的回忆,像是故乡一样。也许它有太多的缺陷,却会是那段时光里的无可替代。甚至于会成为一种延续下去的习惯。因为它曾经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了,所以它的缺陷你统统都能够接受,并且会为它的成长感到由衷的欣慰。
那时候QQ上朋友不多,写的东西也没几个人看,可还是经常写。也没有想过要人看,写完了不会刷评论。现在QQ上朋友几百,说说日志的浏览量较之以前,也是几十几十地涨。然而写作的频率却持续降低,以前有时一个星期都会写几篇,现在一个月都写不了一两篇。
那时候……大概是因为寂寞吧。初中年代只要有喜欢的人陪伴就不会觉得寂寞,而在师范的头两三年,即便是有人陪伴,也是寂寞的。好像灵魂开始觉醒,而它没有伙伴,所以就寂寞了,由内而外地寂寞着。也许可以称之为孤独吧。
心太小,想得又多,于是就得有一个出口。所以空间就成了这个出口,既不会因为诉说而打扰别人,也能满足我的倾诉欲。偶尔收到一两条评论,还能感受到他人的关注,了解他人的想法。那时没有向朋友诉说的欲望,可能也是没有想让我诉说的人。
记得那时候常常在晚上写日志。熄灯后,因为担心被查寝的人抓到,所以会躲在被窝里写日志,觉得闷了就掀开被子的一角,出来透透气。所以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突然想知道在那段日子里,她们在做什么。是不是像我一样,想得很多,觉得抑郁。
写着写着,很怀念,也很伤感。
在比初中要规律得多的作息制度和学习制度下,我的作息反而很不规律。总是喜欢在约束中寻找自由,哪怕这约束看起来是合理的。
那时候,经常被微小的事物触动那根想要书写的神经。我曾经独自漫步在学校的池塘边,抬头看见柳条在三月的春风里摇曳。我久久地凝望着,像是隐隐约约地预感到,这是唯一的三月里,唯一的春风,唯一的柳条。像是知道,我无时无刻都在与唯一的分别,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惜别而已。珍惜此刻。
那样的时刻还有很多。比如——
当我走在去学校的街道上,樟树亭亭如盖,狭小的书店像只小小的青蛙蹲在角落里,而我正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间从我指缝间不紧不慢从不停留地流逝掉。
或是接到某个电话,收到某条短信,听到某首歌,看了某本书、某部电影。
或着仅仅是他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句话。一个好的天气,一朵路旁的小花,一只孤独的鸟。清晨的雪,或是夜晚的山风和雨声。……
总之,投颗石子有波澜,落片羽毛也有波澜。极其地敏感。
那时候还因为发状态很频繁,被认识的人吐槽:“你怎么经常发状态啊,满屏都是你的说说。”好像这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好像打扰了别人。我一向不愿打扰到别人,所以未加细思,便被满满的负罪感所淹没。
另外,说一件事代表你经常玩空间?要我说,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锁空间了。想来真的把它看得很重。随着访问的人多起来,有一段时间很讨厌不熟悉的人进入空间,总觉得被窥探了隐私。只是锁上空间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慢慢的,写的东西就开始隐晦起来。甚至于达到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地步,真是令人发指呢。
如今或许是钝了。接受的东西太多,羽毛也好石子也好巨船也好,仍然是会激起波澜,却不再能够刻骨铭心地深刻。也有可能是愈发地把它们看轻了。深重背后的虚假和小聪明,难以放在心上。又或许是在积淀期,很多问题还没有想清楚,无法持续地输出。以前输出的是心情,现在显然不满足于此了。
写作是一种记忆。翻看过去的文字,犹如一场奇妙的探险。居高临下地,怀着一份忐忑的亲切,去了解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有什么是不能忘记的,唯有写东西。哪怕只是记录心情也好。因为无论如何,都不想把自己遗忘。我所能完整参与的一个人的一生,我所能完全了解的一个人的生命,唯有我自己。
深深地感激从前的她,为我留下了那么丰富而久远的记忆。我也会像她一样记录自我,未来的那个她,会喜欢这份礼物吗,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