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历史想法散文

泥与火的诗歌(2)

2024-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方丹日记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宋朝,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政治军事绵软无力,然而风雅情趣倒是一时无两。

宋·汝窑天青釉碗

中国历史中众多令人啧啧称奇的艺术品便由宋朝而来。天青釉,是大自然送给统治者的创作灵感,瓷之色堪与玉匹敌,五大官窑独领风骚,建阳黑釉随着茶,一同抵达东瀛,生根发芽,至此,日本便有了“茶道”,并一直沿用黑釉盏至今。

宋·建阳窑黑釉盏

达官贵族在江南水乡、琵琶声中醉生梦死,皇帝软弱,国土渐失,元朝的铁骑轻轻一踏,这座海市蜃楼就变得粉碎。瓷器,这种脆弱的容器似乎并不受元朝统治者的待见,后者更倾向于金银器,便携轻便,用来表示权力财富再直观不过。然而海外的消费者可是趋之若鹜,瓷器供不应求,窑口日夜通明,烟火不息,港口船只不歇,那艘“黑石号”变成了活标本,昭示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瓷,有了异彩,青,登上了舞台。

元·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珍珠白沁就烟雨,

                    孔雀蓝映著月光”


虽然青花瓷是我们独有,但这种釉料却并非本地出产,在这种规则化的瓷器供应链中,私人订制也应运而生。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崇尚这抹神秘的青蓝之色,青花瓷一经面向市场就掀起狂热的购买热潮,从东方到西方,郑和远洋让人们逐渐开始认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仿佛这就是他们《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

明·甜白釉僧帽壶 明·斗彩高士杯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源源不断的传教士循迹而至,或隐于民间,或达至高官,虽各怀心思,却心系一处,为了制瓷之法,可在异国他乡隐居数十年之久,这种坚持,不经让人感叹这真是一些有耐心且高明的“间谍”。

可怜的炼金术师被关在高楼寻求制瓷之法,彼岸的中国郎窑灯火通明,前者烧出了代尔夫特蓝陶,后者则创烧了昙花一现般的“祭红”。

荷兰代尔夫特蓝陶 荷兰代尔夫特蓝陶 荷兰代尔夫特蓝陶 清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

明清经济依靠这些脆弱的容器铸造了坚实的城墙,甜白釉、五彩、斗彩、珐琅彩……此起彼伏,璀璨交织,难分伯仲。

统治者在这面华丽的高墙内自得其乐,却不知垂涎者已经暗中窥探许久,凭借一丝缝隙,就让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王朝化为废墟,所有辉煌化为尘埃,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遗憾。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陶瓷的故事所标注。在这贯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满了创业、探险、财富、战争和沉船的重大事件。《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一路艰辛,在泥与火的诗歌中,去感受每一件艺术品所体现其色彩的自然之美,人文的情感之美以及寓意的差异之美。正如片中所说:“摆进展柜的是历史,端上茶几的是现实,与人类通行的,是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