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比学会拒绝,更想要的是它!

2021-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惠多多

在看《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这本书之前,我还活得云里雾里。虽然,参透全书还需时日,但第二章前面的内容,就已经帮我解答了一个困扰我5年的问题。

5年前,我刚入职场,决心不再做“老好人”。虽然吃亏是福,但生活中总觉得缺点什么。害怕别人觉得我傻,也害怕委曲求全换来的却是别人的不尊重。讨好、不会拒绝,常常让我的生活一团乱麻,进退失据,因为我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5年来,我不再迎合别人,不想干的就拒绝。可是5年来,我还是不开心,因为从讨好变成了回避,我总是难以在单位找到归属感。这5年,我常孤独。可是我也不后悔,因为我终于有了拒绝别人的勇气。只不过,用力过猛,也失去了很多和别人链接的机会。

《了不起的我》一书中说,我们要努力做真实的自己,但前提是,确保自己有竞争力。如果你本性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做真实的自己就会失去机会。

百思不得其解时,看到了《华彬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一书,原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正心。

•为什么要正心?

王阳明说“止定静安虑得”,只有止于至善,才能志有定向,心不乱动,随遇而安,处事周到,从而得其所止。到具体的人事上去求至善,就跑到外面去了。至善,本来就是心的本体,只要你通过明明德,不断擦亮自己,到达精神的极致,便能通透豁达。

•正的是什么心?

恻隐心、羞恶心、避让心和是非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人人身上都有,只不过容易被私心杂念所蒙蔽。

•什么是恻隐心?

“走在村子里,看见一个小孩子,在井口边探头探脑,眼看要失去平衡掉进去,任何人,哪怕是一个逃犯,他也会紧张、同情,要喊一声,或者冲上去把他拉住,没有人会希望他掉下去听个响的。这就是人的本能,王阳明说这就是人人都有的良知。”

•什么是羞恶心?

我去百度仁义礼智的含义,发现“义”是什么?是羞恶心,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人际关系的法则,是礼尚往来、知恩图报,这教我们什么事情该做。不取不义之财,这教我们什么事情不该做。如果被私心杂念蒙蔽,难免内心不得安宁。

•什么是辞让心?

以前我觉得,人情世故有点假客气,所以就不愿意周旋。但“守礼以为仁”,你以礼待人,也是一种善良。礼是正身之法,会让不了解你的人,对你有好感。彬彬有礼,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才能进退周旋得体。

•什么是是非心?

是非,曲直,邪正,真妄,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这样。帮忙不是义务,是一种善良的选择,有选择就有判断,判断什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此才能心甘情愿。如果忽略自己的感受和能力,一味迎合别人,委屈自己,此为不智。因为论长久的关系,没有一个是单方面的。

“其实,有什么事是你自己心里不明明白白的呢?只是因为有了私心,就心不正,意不诚,从而自欺欺人地找借口、装糊涂罢了。”

•什么是私心?

它是利己之心,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可是,别人伤害我们,盘剥我们,侵犯我们的利益,还要仁义礼智吗?想到这里,好像又走不通了。

•什么是自私?

后来想起有一本书中的描述:什么是自私?不是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所以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能干,此为仁义。同时,拒绝别人并不代表自私,因为我们也要对自己善,委婉拒绝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此为礼智。

拒绝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让我们学会平衡。

后来很久,我才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从迎合变成回避。因为我的能量不流动了,之前我总是帮别人,但很少麻烦别人。但对内,对我的家人朋友,却麻烦得很扎实。其实,爱要从內向外走,我的方向错了。

我老在外寻求完美关系,但别人对其实我只有要求,没有无私的爱,我本不用迎合。反而我的放肆给了家人和朋友,他们有了我曾经不舒服的感觉。

想到这里内心的恻隐心、羞恶心都出来了。之前我是把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的爱,给到外面讨好别人。同时又把外面的不愉快,给了身边人。后来对外也回避了,我的能量就封闭了。

其实对内,一方面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但也需要关注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爱才是流动的。把我对外的方式对内,对内就形成爱的包围圈。爱的流动和互动是双向的,这样的沟通才是有益的。当我跟身边人学会了良性的互动,对外也就学会了怎么相处。

仁是由內向外的,如此才能坚定;义是扪心自问的,如此才能安宁;礼是礼尚往来的,如此才能平衡;智是明智真诚的,如此才能长久。我们心中爱的包围圈,能歼灭痛苦。等我们画好这一个小圆,一定能再画好一个更大的圆。

作者:惠多多(一个坚持复盘600天+的“知识点”践行者,希望她闯世界的心得体会对你有帮助。人生是用来思考的,路却是走出来的。愿我们同行互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