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一生也许起源于至亲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52人  BLESS思

暑假回了一趟乡下外婆家,听说我回去的前一天村里一个年仅28岁的姑娘死掉了,村里送葬的人竟然惊人一致地指责起趴在棺材前失声痛哭的姑娘的母亲。

外婆跟我聊天时有些惋惜地说起这个姑娘,姑娘小时候还经常“婶婶,婶婶”地叫我外婆,经常傍晚放学后偷偷拿了钱就到外婆的小商店买些零嘴,如果回去被发现了当然也免不了一顿打。她的母亲对她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就是辱骂责打。十二三岁女孩子初潮刚刚到来的年纪竟然不懂那鲜红的血迹对她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有人教她使用姨妈巾了。

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懂得自爱和自强,她不具备任何反抗的能力,初中上完之后就辍学了,帮着家里干活。前几年更是身体突然发胖起来,进而瘫痪在床。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不仅没有精心照料,竟然日日里流连于各种牌馆,却舍不得花一分一毫给姑娘治病,还在别人面前抱怨姑娘的瘫痪拖累了她。瘫痪在床两年,直到死前都没有离开过那几尺方圆,甚至连死因都不明,她的母亲推脱说医院不收等糊弄人的话来堵住悠悠之口,明眼人哪里都是傻子?外婆说死前姑娘背部的肉都烂掉了,骨头都见得到了,村里的人都对姑娘的母亲有所指责,那是对母性最后一点点的要求了。

听完整个故事我气极反笑了,不曾想过在现在这个年代还有这样屠杀生命的事情,杀人凶手竟然是我们心中最最伟大的母亲,而且这样的虐杀还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

某著名的网络公号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如果当父母需要考试,有多少人会不及格》,我估计一大半的农村父母一定在及格线以下,不是歧视农村,而是以我外婆家为代表的普通农村家庭的状况来看,几乎百分之九十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当然受教育水平并不能作为成为好的父母的标准,但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农村父母大多只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觉得生下孩子就是为了防老,而且重男轻女之风盛行,从一开始的生育就是怀有目的性的,更不用说跟他们谈论孩子本应是独立个体这样的话了,更没有什么尊重孩子个性发展这样的奢侈要求了。还有一些家庭,若三代单传一个独子的话,那这个孩子身上就集结了三代人的宠爱,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被溺爱灌溉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长成笔直的树木,所以大多自私自利又不思进取。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的全英文教学课程,我们班十几个人中有一半出国学习过,所以他们的英语口语都很溜且每个人身上散发着自信、独立又个性的光芒。作为我家学历水平最高的代表在这群比我小的孩子面前竟显得有几分怯懦和自卑。我就读的学校在一线大城市,而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家境优渥的家庭,从小的时候他们就有条件学习跳舞、乐器、语言,在假期他们有条件去国内外任何一个地方旅行,每个人身上张扬的个性让我感觉他们大多成长于开明的家庭。这些孩子出生时就拥有的一切是那个刚刚死去的农村姑娘在梦里都不敢想的。

我是一个从小山村考到小县城再考到三线小城市,之后到一线大城市深造的农村孩子中的一个。我们小时候的标签是留守儿童,走出山村之后的标签是迷茫的一代,是凤凰男或凤凰女,我们穷尽自己所有的努力达到了大城市孩子出生时的平台,我们看到了那些贫富差距和带来的种种不公平,但我们依旧无能为力。我们不敢跟家里人说我们在大城市里的打拼何其艰难;我们不敢跟家里人说在众多更优秀的人面前我们会显得不过尔尔;我们不敢跟家里人说即使我代表着家族最高学历依旧无法找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因为我要给家族里其他孩子希望,因为农村孩子想改变命运的道路太窄太窄,窄到只有读书一条捷径。

有人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做斗争,有人觉得自己赢了但同时也抛弃了曾经的自己,也许挣扎的姿态并不好看,但那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我花了很多年才悦纳了全部的自己,爱上过去的自己很难,但逃避更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