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之雨

寒从何来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24人  踏雪尋梅anan

【寒从何来】

很多人都问我,我身体里怎么就有这么多寒气,湿气?寒湿到底从何处来呀?

以下就是寒湿进入身体的时机,认真仔细看看就明白,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寒?

寒从何来

一、熬出内寒

在中医养生看来,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因为子时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有一点阳气初生,所以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此时不睡觉,即把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

二、穿出内寒

短裙、露脐装、露背装……够性感吧,也够冻人。而且露的这几个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

肩关节、膝关节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更要命的是颈背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您不受寒才怪呢。

三、吃出内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饮,是多少人的最爱,更有甚者早上起来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就这样,长期吃着吃着,内寒就吃出来了。

四、虚生内寒

内脏一虚,功能与活力下降,内寒就会丛生。加之现代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对身体正能量变本加厉地消耗。如果你还不注意养生,就会导致耗的远远大于养的,就导致内脏功能虚弱,内脏运转慢就滋生出内寒了。

五、懒生内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    ,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六、外寒伤身

这个外寒就是指外环境的寒,比方说秋冬气温下降,天气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风寒,但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其实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夏天哪来的寒?

当然是空调,现在又不是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你看冬天那羽绒服保暖内衣的,一个比一个穿得暖,谁会让自己冻着。而且冬天上人体是闭关自守的状态,阳气沉伏于内脏,毛孔闭合,再加上穿得多,风寒不容易吹进来。

夏天就不一样了,天热呀,人体的毛孔张得较大,这是本能,要向外散热,这毛孔张着,您呆在空调屋里猛吹冷风,这时身体连个把门的都没有,寒气就大摇大摆地进入。愿大家对号入座,好好保养自己,提高生活品质,健康幸福!

寒从何来

什么是,

原始点?

原始点是,

医学创新,

是中医的精简。

寒从何来

原始点是,

将保健、预防、治疗、康复,

融为一体的中医创新自然医学。

它起源于台湾张钊汉中医师,

因自己亲人罹患癌症,

中西医治疗皆告失败后,

于绝望中,

放空知见,

从零开始,

本着“以人为本,

以病为师”的精神,

在临床实证的基础上,

一点一滴从患者身上摸索出来的。

寒从何来

首先张医师发现了,

所有疾病症状都可以,

按部位找到其固定的起源处,

这些起源处就是原始点,

是诊断、治疗、保健合一的大开关。

以此为起点,

在大量成功临床实证的基础上,

它将所有疾病的根本原因,

归纳为两个:

组织运作层面的体伤,

与机体能量层面的热能不足。

为了更人性化,

更善巧方便。

可以姜粉➕红参粉,

一起冲水喝就没那么苦辣。

热能事半功倍。

➕少许黑糖,蜜糖也可,

但毕竟是甜的,属凉,热能会减少。

大家会担心红参,

会不会太补?太热?

其实只要要原始点推开,

是没问题的。

即使没推开,

也不用担心,

只要控制好红参的用量即可。

红参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正所谓美味不可多用。

正像喝了姜汤再温敷会,

热能补充,会事半功倍,

姜➕红参也是一样的。

是很好的热源精品。

建议:

姜粉300克/罐+红参粉100克/罐,

3:1的比例 :

1汤匙姜粉➕1/3汤匙红参粉,或:

半汤匙姜粉➕1/3汤匙红参粉(分上下午两次来喝)。

干姜片500克/包➕红参片100克/罐,

保健和轻症伙伴,

建议,

每次姜20-30片(10克左右)➕4-5片红参片(2-3克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