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白话本国史:从兴趣到入门的阶梯
《中国人史纲》,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囫囵吞枣地读完。王国维先生说:知识增时转益疑,我当时最大的疑问是:我不确定我从柏杨书中获得的观点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因此,我便想找到一本带有史料原文的书来读。
9月末,我去北京值班,趁机去王府井书城买书。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印了很多版本,我买的是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超值金版。我决定买它,有两个因素:
一是这本《中国通史》封面和封底的两行字促使我下定决心买它。封面的字是:易中天最尊崇的史学大家。我在高中听说过易中天的《品三国》,易中天三个字起了作用。封底的字其实有两行,上面是顾颉刚先生在《当代中国史学》一书中对吕思勉中国通史的评价,我当时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反倒是下面的话打动了我,即门径中的门径、阶梯上的阶梯。这是吕思勉先生对这本中国通史的定位,我当时觉得作者挺谦虚的。
二是我的小人之心作怪。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不好,定价29元,即便上当受骗,扔了也不可惜。又因为这本书没有地图,而柏杨的地图非常简单,我便买了谭其骧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辅助。
那么,这本书到底如何?
吕思勉写过两本中国通史,一本是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一本是1940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出版社认为,《白话本国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新式中国通史,因此把《白话本国史》改名为吕思勉《中国通史》。我说这些,是想提醒读者注意:吕思勉《中国通史》与《吕著中国通史》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前者比后者写的好。
本书的内容是由吕思勉在中学时的讲义及其参考资料增补而成。他的史观和著作体例在书中的绪论部分有交代。大体而言,他认为历史就是研究人类社会沿革并认识变迁进化的因果关系。在体例上,他推崇马端临,把历史分为理乱兴衰和典章经制,一动一静两个部分,前者就是政治史,后者是制度史和社会史。,他的这种主张,在本书中已见端倪,在他后来的四部断代史中更加明显。在材料上,他采用考辨体,先用自己的交代史实,然后引用史料原文,并引用当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古籍来对史料原文进行考正。在文笔上,本书虽号称白话,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实际上是半文半白。
下面说说我的阅读体验。上古部分把我读懵了,他一会引《水经注》,一会引《易系辞》,这些书我闻所未闻,而且吕思勉往往引述大量的史料而不轻易下结论。秦汉以后,写的言简意赅比如,三国时代是我国南北对抗之始,这时代特可注意的是江域的渐次发达。再如:东晋的历史,我可以说是荆扬二州冲突的历史。但他只是点出这些历史现象并没有更为妥善的解释。对于第一个例子,后来金发根写了《中国中古地域观念之转变》一书。对于后一个例子,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和章义和的《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两书,解释的更好。
本书诚如吕思勉所言,是门径中的门径。对专业学习很有用,由此去读他的四部断代史,实为登堂入室的最好门径。但不太容易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
对我而言,这本书起到了由兴趣到入门的转变。他开示的门径,他辨析史料的态度以及他通读二十四史若干遍的毅力和气魄,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研究的样子。
附录:进一步了解吕思勉先生学问的书单
1、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收录在氏著《治史三书》。
2、吕思勉:为学自述,收录在张耕华编的《为学十六法》。
3、杨 宽: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收录在俞振基编的《蒿庐问学记》
4、李永圻:《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
5、张耕华:《吕思勉传》
6、上海古籍出版社:《吕思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