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04野生动物的驯化过程/大陆轴线走向
十行采集:
1.对于成功,我们总想找一个只涉及单一因素的简单原则。然而对大部分事物来说,可能造成失败的因素有许多,且彼此互不相关。
2.家畜是在人工环境中有选择地被驯养的动物,它们的进食、繁殖都由人类控制,以使其不同于野生始祖,能为人类所用。
五种遍布全世界的重要家畜:
牛、绵羊、山羊、猪和马。
3.被驯化的动物与其野生始祖的不同,是通过两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人类只选有用的个体出来繁殖,并不是所有个体都有繁殖机会;
•物种对人择压力做出了演化反应,即朝着人类期盼的方向演化。
4.各大洲驯化动物的成绩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91514/1e811574edb12f70.jpeg)
“候选动物”是指平均体重100磅以上的食草性及杂食性陆生哺乳动物。
5.环境因素才是驯化动物的关键,证据:
•非欧亚族群很快就接受了在欧亚大陆被驯化的动物;
•驯服野生动物作为宠物,是驯化动物的第一步,而豢养宠物是人类的天性;
•14种家畜驯化起来都很快,4500年前,大型哺乳动物的驯化已基本完成;
•一些家畜在不同的地方被驯化过多次,说明适合驯化的野生物种不出这几种;
•现代的驯化实验失败更证明,许多物种无法被驯化是物种本身的问题。
6.动物驯化失败的原因:
•饮食习性。生物量转化效率过低,通常只有10%,导致养不起。
•生长速度。长得快,才值得养。
•人工环境中繁殖困难。
•性情凶残,易致人死亡。
•性情易恐慌。
•社群结构。群居的,有分明层级统制结构的动物更适合驯化。
7.欧亚大陆拥有最多可供驯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这是由地理、历史和生物学共同造就的。
•面积最大,生态最多样,候选物种多。
•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大型哺乳类动物在更新世末期遭遇了大灭绝。
•更新世结束后各大洲幸存的大型哺乳动物中,欧亚大陆的适合驯化的比例较高。
8.各大洲的大陆轴线走向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欧亚大陆是东西轴线,而美洲和非洲大陆都是南北轴线。
9.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每一天的长度和季节变化相同,有着类似的疾病,温度和降雨,生境和生物群落区都差不多。
10.食物生产手段沿东西轴线传播最快,沿南北轴线传播最慢。
一行精华:
欧亚大陆拥有最多可供驯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这是由地理、历史和生物学共同造就的。
各大洲的大陆轴线走向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食物生产手段沿东西轴线传播最快,沿南北轴线传播最慢。
触动,反思,改变:
驯化动物貌似比驯化植物更容易失败,作者总结出了六条主要原因。而且作为候选动物,人类已经添加了许多筛选条件,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存在符合这些条件的野生动物。
所以,这些都是环境作为终极因,在历史演化进程中体现出来的近因的表现形式。
其中,从经纬度差异来看,大陆轴线走向是一个决定性的客观环境限制。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条件也差异较小,有利于物种传播,而相同经度就没有这些优势。因此,说欧亚大陆得天独厚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