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家诗》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坐看云起时wjh

答武陵太守[1]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2]

 曾为大梁客,[3]不负信陵恩。[4]

【简评】

诗人将仗剑远行,作是诗答谢曾给自己照拂的武陵太守。诗中作者将太守比作信陵君,委婉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并许诺自己必将知恩图报,不负其知遇之恩。全诗赋中有比,情真意切。

-

[1] 武陵:唐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2] 微躯:自谦的称呼。

[3] 大梁客:作者自比。大梁,古城名,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战国时曾为魏都。客,门客。战国时盛行养士之风,如魏国的信陵君门客就达三千之多。

[4] 信陵: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能礼贤下士,网罗人才。这里用以比武陵太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

岑参

强欲登高去,[2]无人送酒来。[3]

遥怜故园菊,[4]应傍战场开。[5]

【简评】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作者跟随肃宗从灵武去彭原的途中,抒写了对长安故园的怀念。首二句说自己心情苦闷,即使勉强登高,也无人送酒来解忧愁。末二句以花草无情,反衬人之伤情,归结为长安仍未收复,感情十分沉痛。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曰:“但见‘战场’二字,便无限悲怆,非泛泛故园之思。”

-

[1] 行军:行营。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此诗原注云:“时未收长安。”

[2] 强:勉强。登高:按古代风俗,重阳节人们要登高饮酒。

[3] 送酒:暗用陶渊明的故事,据《南史·陶渊明传》载,陶渊明有一次在重阳节时无酒可饮,便在宅边的菊花丛里闲坐着,正巧这时刺史王弘派白衣役人送酒来了,他才得以痛饮一场。

[4] 怜:爱。故园菊:重阳节时古俗要饮菊花酒,所以诗人由饮酒想到故园的菊花。

[5] 傍:靠。

婕妤怨[1]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2]凤管发昭阳。[3]

借问承恩者,[4]双蛾几许长。[5]

【简评】

诗用乐府旧题写宫怨这个古老的主题。当新承恩者还在为自己受宠而得意,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的时候,那幽闭深宫的失意者已由自身经历看见了她一旦年老色衰,就会落得“一生遂向空房宿”的悲惨前景。这里所写的宫怨不是“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式的哀怨,而是充分认清了君恩不足恃的现实,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非人的宫妃制度的一种怨恨,因而更为感人。

-

[1] 婕妤怨:乐府旧题。婕妤,宫中女官名。汉成帝时有班婕妤,贤而能文,得成帝宠爱。后赵飞燕姊妹入宫,班婕妤失宠,作《怨歌行》以自伤。

[2] 花枝:代指美人。建章:汉宫名,在长安城外,未央宫西。

[3] 凤管: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器。神话谓秦穆公时萧史曾吹箫引凤,故称凤管。昭阳:汉宫名,在未央宫中。

[4] 承恩:受皇帝宠爱。

[5] 双蛾:代指美女的双眉。

题竹林寺[1]

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2]更得几回过。

【简评】

此诗感叹人生短促,借对竹林寺的留恋,委婉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和对“竹林七贤”等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全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含蓄隽永,诗味悠长。

-

[1] 竹林寺:寺庙名,在庐山,为晋代“竹林七贤”常游之处。

[2] 殷勤:这里是眷恋、依恋的意思。

过三闾庙[1]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2]屈子怨何深![3]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简评】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此诗即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表达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慨。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前二句写屈原的怨恨之深,“不尽”,写怨之绵长;“何深”,写怨之深重。后二句借写一片冷落萧索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令人感慨万千。李锳《诗法易简录》评云:“咏古人必能写出古人之神,方不负题。此诗首二句悬空落笔,直将屈子一生忠愤写得至今犹在,发端之妙,已称绝调。”又云:“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宽泛矣。”所言极是。

-

[1] 三闾庙:即屈原庙,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据《水经注》载,屈原自沉于汨罗渊,后人为纪念他改称屈潭,并在潭北建了屈原庙,故址在今湖南汨罗县境内。

[2] 沅湘:湖南的两条江,均流入洞庭湖。

[3] 屈子:指屈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