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摄影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一个人到公园里,到小河边,到少有人至的地方走走停停。有时候带着手机,自然会拍一些东西,在我的镜头里,我把这些遇到的事物放大或者缩小,用不同的角度解读着这个世界,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并不亚于酝酿良久写出的一篇好文章,因为这也是一种创造。
一直以来就想写点东西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摄影观,说实话,我从未学过专业的摄影知识,也没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只是用自己的手机随手拍着。这些年来,令我感到幸运的是,我在恰好的季节里遇到了恰好的风景,又用恰好的照片记录着恰好的心情。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这个世界人人都很匆忙,大多数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感受身边的美好,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心情。我们透过疲惫、劳碌和抱怨的窗子向外望去,看到的总是带有灰色心情的灰色世界,不知道从何时起身边再也找不到那些缤纷的故事。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这句话被用了太多次,有些俗了,但有时候恰是最俗的话表达着最真的道理。确实很多时候会有朋友问我那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其实它们都只是我路边的偶遇罢了,我们对于身边生活美的发现也正是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方式的一种表达。你也曾经路过,你也曾经遇见,只是在你的眼里,那里只是一堆花草,并没有太多的涵意。
当你的眼中充满了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镜头中自然就会出现美好的意境。好的图片是会说话的,它里面饱含着太多的东西,有摄影者对生活的解读,也有他们感悟世界的方式。我以前写文章,总是喜欢在没有灵感的时候找一些相同主题的图片来看看。当你把图片中的意象一个个剥离出来,然后再用一些文字来点缀勾勒,你会发现其实可以从图片之中获取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文字和图片简直可以是相得益彰。有一次帮朋友为一些图片配字,写着写着我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我感觉这些图片的作者应该在拍照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解读,不应该再让其他人去注解其中的意义。
人们常说,写文章前要胸有成竹,这样才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同样,在拍照之前,我们也应该胸有锦绣,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会很美。在摄影者的眼中,他们眼前的每一处景色都必有深意,他们每一次的取景都必有深远的筹谋。其实通过摄影者的眼睛,很多东西已经变得不真实了,因为照片是摄影者加工过的世界,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风景。也就是说,你是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看到的自然是他们理解中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先前所看到的真实。通过照片,你会发现你曾经看到的废墟似乎一下子变得非常文艺,你曾经忽略的风景似乎一下子变得异常惊艳,而架在那里乱糟糟的电线也突然变成了一幅极简主义的美图,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还原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倾听者同时又是诉说者,我们倾听着别人眼中的世界,也在向别人诉说着自己眼中的见闻。作者、画家、摄影家、音乐家等等,它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视界里描绘着这个世界,也用他们的眼光打量着世间百态和酸甜苦辣,当你有着同样的心境时你就会得到一种共鸣,你也会在这种共鸣中形成着自己的价值和观念。
每次当我把镜头对准想要拍的东西的时候,我内心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东西,那是对着镜头里的世界的一种注解,我相信通过这种注解能够让图片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种注解能够让图片勾勒出我想要阐述的意义。
还有一些人会纠结于器材的选择,总是感觉手里的器材无法撑起自己的野心,好像只有拥有一套顶级的设备才能拍出顶级的照片。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我并完全赞同。我感觉有一个顶级的心境才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因为我一直深信:气度决定深度,境界决定格局。
关于器材,古龙曾经说过,有些人纵然有神刀在手,也不能成为刀中之神。我一直很赞同这句话,而我也一直以为工具只能是工具,它不能代替思想、创新和意境,正如练习书法不能只重视毛笔而不注重姿态,烹饪美食不能只注重器具而不注重技法。摄影也一样,拥有再好的器材,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没有在作品中灌注自己的思想,那么作品也一定是索然无味的。
——2015年4月1日,中午,窗外春雨如酥
附:拍过的照片[所有照片均为手机所拍]
注: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3.01.19,摄于平顶山·白龟湖] [2013.09.05,摄于焦作·圆融寺] [2013.09.05,摄于焦作·圆融寺] [2013.09.05,摄于焦作·河南理工] [2014.05.12,摄于许昌·陈庄街] [2014.09.04,摄于许昌·八龙路] [2015.01.28,摄于许昌·天宝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