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修炼口诀 吕祖百字铭
原创: 云师道人 太乙云团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吕洞宾真正的境界是什么?他写了一个百字铭,一百个字不多,但是这个就能说明他的境界了,看看是不是像和尚说的他的境界是一个守尸鬼。这是他做的一个修炼的口诀,我们按照这个口诀去修炼的话疑难杂症就会消失,肿瘤增生心脏病包括偏瘫血管堵塞等等都有可能消失,只要按法门修炼自然就好了。我们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很重要。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他第一句说的是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养气,道教是最讲究能量的,精气神这是能量。体内我们有三宝就是精气神,体外三宝就是日月星。你看聊斋里千年狐狸可以对着月亮吸收月亮的精华,这是体外三宝日月星,体内三宝精气神。这个养气忘言守和其他宗教不一样,特别是佛教,他只要大彻大悟就可以了。道教认为大彻大悟是入门,就是你完全没有悟性的话,你就还没有入门,需要学习《六祖坛经》,学完之后我们需要学习《金刚经》,然后学习《心经》,这些都是让我们大彻大悟的经,但是大彻大悟并不是终点,是起点,是进入道教的一个门,就要先去大彻大悟,把这些经学了,之后就可以学习能量了。这个养气是什么呢?孟子就曾经说过,养我浩然之气,就是我们人体正气充满之后,你走出去就有一种气度,说话办事,或者你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旁边的人走过都能感到你那种浩然正气,感觉和一般人不一样。就像金庸小说里面的武林高手,真正的世外高人,只要往那里一站,就有一种气场把你镇住。这就是养气,养是修养的养,气就是我们身体的真气能量,中医里讲的很多气都和这个有关。比如说针灸,你扎针有没有效果就是看你能不能得气,这个得气就是养气的一个粗浅状态。你不能得气,就是扎下去没有感觉,没有热,麻,胀,跳动等等的感觉,这时候针灸的效果就不好,经络通不了,病就好不了。所以所有的中医都是道家学说下面的一个分支,他的阴阳五行能量的聚集等都是道教的,就在道教才能找到源头。
到底怎么养气呢?吕祖和我们说了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忘”,这是我们入门开始静坐,首先就要忘掉人间的烦恼,比如东家常,西家短,哪个小孩读书特别好,哪个小孩读书比较差,这些人间的俗事把他放下,不要去管了。我们现在就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调整自己的心体,让经络畅通,让心安静下来,每天安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什么病都没有了,不管多严重。到了高境界叫坐忘,忘掉时间,不知道做了多久,忘掉空间,不知道自己坐在哪里,忘掉身体,身体没有了。所以就凭着一个忘字,就不是刚刚黄龙说的守尸鬼。这个道教的修为是要忘掉自己的身体进入灵魂层面,怎么会是守尸鬼呢?
第二个字也很重要是“言”,言语的言,我在这里说话就是一种言,这是外在的言,还有一种内在的言,就是在心里面胡思乱想,想东想西,这个叫杂念纷飞,西游记讲的很好,叫心猿意马?这个就是言,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忘掉外在的事情,我们还要让自己的心灵也安静下来,好像都忘了怎么说话了,在静坐的时候要让我们安静下来。
第三个字也很重要是“守”,防守的守。就像我每次叫大家到医院,到寺庙,到坟墓,到一些阴性重的地方,你要防守,全身毛孔要关上,全身用力收紧,而现在我在这里讲经开始的时候就刚刚相反要求大家把八万四千个毛孔打开,把365个穴位要打开。为什么?因为我在讲经的时候会乞求太乙救苦天尊加持!大家心诚则灵就会慢慢的聚集这种能量,这种加持力就会到你的身体里,帮你祛病延年益寿,如果是女子想常驻青春,可以返老还童,这就是为什么修道的人;很多人可以把年龄段可以固化在某个状态,比如西游记里面有个哪吒,他看起来永远像个小孩子,就是因为他修炼的时候把自己的能量内丹守在那个年龄段,他就永远那么年轻,如果想永远20岁,那就把能量守在20岁的时候,年龄就固化在那里了,虽然最终还是会衰老,但是衰老的会很缓慢,有的人就是很年轻的状态,永远都是20岁30岁,有的人上百岁了、看起来还是像50岁的样子,他就不出老。他就是把能量守在那个时空点上不动了,这个叫守。
还有很多方法,守下丹田,守中丹田,守上丹田,守丹田这叫守一万事休,只要守在那里万事皆休,向高层次走。一定要明白这个守并不是我们的肉体,他守的是经络、经脉的地方,而经脉是和灵魂在一起的,根本就不在肉体上,只不过我们投生的时候,灵魂从天门进来后天门关上,我们就忘记了,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修炼的时候是从灵魂层面修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认为我们的针灸没有科学根据,人死了之后,他去解剖一看只有血管神经没有经络,就误以为神经是经络,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触碰到道教的灵魂概念,只有触碰到灵魂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