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反思录
1
订阅了那么多的公众号,有时候两天不看,积累起来的数量你第一眼看到的想法大概是“这么多,怎么能看得完“。然后就是快速浏览,甚至只是扫一眼标题,匆匆忙忙地看完就跟要完成一项任务似的。
有一些文章,你觉得值得一看。可是,从头到尾看完内容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认识?好像并没有在头脑里留下什么。以为自己在获取新知,在“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内容。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用所谓的“学习”来掩盖自己思考的懒惰。
这样的“获取知识”,有什么用?
解决方法:首先,精简订阅内容。然后,在看完文章的时候,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可能的话,结合自身的经验,保存到印象笔记里。既有所获取,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
2
看书时,看到一些讲的对的内容,就在空白处做上标记。没有写下自己的想法。心里想“等书看完后,整理这些作了标记的内容,再好好看看。”等到整理内容的时候,实际的情况是:觉得用手记浪费时间,所以经常在电脑上从PDF文件中复制。还会借助小工具把书上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转存到手机,用来节省时间。没有思考,只是讲究速度,这样的结果只是量的增多,却没有质的改进。
这样的“节省时间”,有什么用?
解决方法:自己买的书,可以直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当时的想法。借来的书,用铅笔在空白处写下想法,整理完后,擦掉这些字。在看的时候可以使用“一行采集法”,把书中精彩的内容用简短的话记录下来。因为要记录,所以不会大段大段摘录,只会把内容简化。这些简短的记录最后汇总时,就变成一份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3
公众号文章或者大咖们提到了一些书,便借来或买来。这些书有的是关于新的研究结果,有的是经典再版的,有的是关于理财的,有的是关于商业的,有的是关于学习或阅读方法,……林林总总,类别众多。全然忘记了这些书是否跟自己的阅读主题相关。这样看看,那样看看,最后只是留下一点浅浅的记忆,时间久了,可能这一点点的记忆也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读书”,有什么用?
想起以前李笑来说过,不要用别人推荐的书单。当时觉得自己会能客观地对待的。可实际情况呢,有人推荐了,觉得不错,就借来。并没有想到要跟自己的阅读主题相关。
既然想要提升自己,那么就要明确自己想在哪个方面有所作为。这样看看,那样看看,不能形成某一方面的有效积累,达不到认知体系的建立。
读书,并不是非得要涉猎广泛。读你最感兴趣的东西,但一定确保是最感兴趣,最迫切想要读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你在阅读的时候有所思考,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
解决方法:不要想当然地去读。不要看到什么就读什么,也不要大咖们推荐什么就读什么。每周日定个阅读主题,来集中于提升自己某一方面技能或认识。通过亚马逊或者豆瓣选定图书形成书单。一周内只看书单上的书,在周末的时候进行整理、复盘。
4
要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不管书中内容如何,概念定义,细节描写,案例分析.....觉得好像只有从头到尾看完才算是真的把书看完。
这样的“努力”有什么用?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应该总是带着目的的: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自我实现......找到书中跟自己的目的相符的内容,能够用它解决自己当时的问题,那就是读有所值了,并不是非得要完整地看完。
解决方法:快速阅读,找出最相关的关键字或者段落。从这些关键字中整理出3-5个重点作为这本书的核心,以此作为对自己的问题的解答。以自我为导向读书,带着目的或问题去读,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内化并应用所读的内容。为什么是3-5个重点?因为科学研究证实,一次的时间内,你不可能记得超过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