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使孩子有梦想 补短使孩子更自信
订立目标让孩子有突破极限的快感,从而使得孩子有成就感和喜悦感。
扬长使孩子有梦想,敢追求。
那如何订立目标才能扬长呢?
诀窍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日本的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在198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一枚金牌,当时有记者去访问,问他是如何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的,他说是我用智慧战胜了对手。
当时很多人都很纳闷儿,是什么智慧让他夺得了冠军?
三年之后,在1987年的意大利米兰奥运会上,山田本一再一次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依然说,“我用智慧战胜了对手。”很多人还是不理解。
10年之后,在山田笨一的自传中,这个谜终于解开了。
原来每次比赛前山田本一都会去看行程路线以及标志性建筑,并且会用笔一一画下来。
在比赛时他会先冲向第1个目标,然后再冲向第2个目标,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个目标。
而在以前他总是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结果呢,跑了不久,就会累得气喘吁吁。
当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具体可量化,同时具备了可实现性,时效性以及相关性。那目标定立就会有价值,也能够坚持下去。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制定目标的五大原则。
一是具体。比如学语文还是学数学?不如说我要做一份答卷或者是读一篇课文。
二是可量化。比如背10个单词还是写一篇作文。
三是相关性。我在完成这个目标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受不受影响。比你想让孩子在今天晚上写一份考卷,而孩子会说我的数学和语文作业现在还没有完成呢。
再比如孩子要早起阅读半小时,那么晚上休息就要有固定的时间,比如9点,不能太晚。
四,可实现性,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 完不成孩子就没有兴趣坚持下去。
5是时效性。是一个月减肥10斤还是一年减肥10斤?是一个周读一本书,还是一年读一本书?
说了订目标更扬长,再来说一下补短的问题。
孩子偏科是一个普遍现象,不然就不会分文理科了。
普遍现象一定是有方法的。
看到孩子偏科,不要焦虑,家长需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积极面对。
而家长的误区往往是:让短板和长板一样,希望短板变成长板。以至于让孩子觉得我啥也不行,最后长板也不长了。结果家长白费力气不说,还害了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找出短板来。比如英语,是单词量不够?还是阅读理解丢分?还是写作文不行?哪最容易上分就从哪儿补起。
补短板要做好时间管理,而番茄钟是非常好用的时间管理工具。
25分钟是一个番茄时间,每完成一个番茄时间,可以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的学习。
当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休息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到10分钟或15分钟。
在吃番茄的过程中,孩子同样会感受到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信心——补短使孩子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