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每日一课15】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四讲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思维哥

微信关注:【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获取更多考研、考研政治信息

【每日一课】

今天开始咱们讲哲学的第二个部分——认识论

认识论这一部分的内容不是特别的多,理解起来也要比唯物辩证法要简单,主要难度在于题目。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较为独立,很少会出现联系几个知识点一起出题的情况,但是认识论则不是,认识论的单个知识点都很简单,但其中的各个知识点很容易串联起来考,这样就需要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今天咱们说的是认识论的第一个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先看实践。实践我们之前在唯物论里面给大家讲过,具体内容大家可以拉到最后看往期回顾。而在这里,我们需要讲到的实践的内容会相对少一些。

首先,实践是由三种要素构成的——主体、客体、中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的、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比如说,我在书本上写字,这里的“我”是主体;“书本”是客体;写字用的“笔”以及写字的“方法”是中介。

这个很简单哈,那么实践和认识有什么关系呢?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的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比如因为我们通过实践接触到物质了,由此才能产生出一个认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比如我们学习完今天的课程,然后通过做题不断的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认识,这就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来讲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话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解释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也就是说,咱们现在学的这些其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为了今后的实践。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了解了实践,接下来我们看看认识。

关于认识论的观点,首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

唯物主义反映论比较好理解,其实就是先有物质,人们接触到了物质以后,便产生了认识。

唯心主义先验论则是先有认识,所以叫做【先验】,先于实践经验。

当然,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一样,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也存在着对立的情况,就是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人们是被动的接受物质世界的,因此没有了【主动的实践】,同时,因为旧唯物主义本身的“孤立静止”的特点,因此,旧唯物主义存在两点缺陷:

第一,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为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它科学的解释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

好了,今天关于这一部分就先给大家讲到这里,明天我们来讲这一章的一个综合性题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大家对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什么看法呢?大家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和我们平常所说的你是个感性的人还是个理性的人是一样的吗?

每日一背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2016   T17、2017   T17、2013   分析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的、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②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③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011   T17、2014   T1、2015   T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的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

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

2)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

3)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每日一练】

1.(2016   T17 多选)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确实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美丽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人们可以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的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2.(2017   T17 多选)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北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2011   T17 多选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者说,其实那不是我设计的,那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佩斯暂停修筑园里的道路,并且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踩出了上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佩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佩斯的设计告诉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灵感

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4.(2014   T1 单选)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5.(2015   T1 单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周末了,题目多一点,同学们可以做做试试。

接下来,讲一下上一期的题目:

(2013 T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C

【答案解析】这道题目当年错误非常高,按照咱们以往的做题逻辑,先看下四个选项有没有明显错误的呢?

当然,A,主观联系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书上没有主观联系,好吧,这么说也对,但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因为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主观联系是错误的。

好了,那么,B的必然联系错在了什么地方呢?我们看什么是必然性?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这里的必然性是一种趋势,所以,什么是趋势,趋势的意思就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果说题目中这个专家没有把羊草割回来,只是看到了羊吃这个草,后来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导推出来,哦,这玩意就是羊草,所以明天必然能割回来,这是必然联系,而题目显然不是这么个意思。

C的因果为什么是对的呢?很简单,因为“羊吃了这个草”,所以工程专家就“割回来”了这个草,因为所以,所以,是因果联系。

那么D错在了什么地方,当年可是很多人都选择了D。D的本质一般是和现象相联系的,好,那么,我们看,“羊吃草”是不是现象?当然是了,那么“羊吃草”的本质是什么?是“割羊草”吗?并不是,而是羊饿了,是吧?同样,工程师“割羊草”也是现象,那么,这个的本质是什么?是组织让他去割的。

所以,这种题目,难度很大,需要同学们对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很深的认识才可以,要不,还真不容易做对呢~~~

往期回顾:

【每日一课1】2021年考研政治内容及规划

【每日一课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绪论

【每日一课3】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哲学的基本问题

【每日一课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讲——物质的概念

【每日一课5】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讲——世界物质统一性

【每日一课6】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讲——意识观

【每日一课7】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讲——实践观

【每日一课8】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讲——两大特征

【每日一课9】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八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每日一课10】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九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每日一课11】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讲——质量互变规律

【每日一课1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一讲——否定之否定

【每日一课1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三讲——五大范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