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无聊,活在当下

2019-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沐文

阅读《深度工作》这本书,除了认识到专注于一个领域进行深度工作的价值,最大的收获是书中介绍的几个准则。1.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2.砍掉肤浅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3.拥抱无聊,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

每一个准则单独拿出来,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常识性的建议,但当这些建议被逐一通过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哲学等知识或者经验进行了阐述之后,它们对培养深度工作的价值就变得不容置疑。

1.远离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已经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个趋势不可逆转。但如何取舍社交媒介,减少碎片信息的干扰,我们仍然具有主动权。

在使用智能手机之后,各种社交软件、新闻软件、及时弹出的消息都成为无孔不入的碎片信息,切割了我们深度工作的时间。

选择简化社交媒体的使用,在需要深度工作时屏蔽智能手机的干扰,是获得长时间专注度的唯一办法。

对我而言,社交媒体无法完全屏蔽,工作的交流方式十分依赖于即时通讯软件,只要在工作状态下,微信和电话必须保证时刻畅通。

我虽然不能完全屏蔽社交媒体,但压缩社交媒体的使用,分段安排工作时间则是可以做到的。

每天把信息沟通的肤浅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然后预留出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专项工作和思考,在专项工作时间段内,尽量屏蔽信息,只专注在一件事的思考。

2.砍掉肤浅工作

公司工作是出卖劳动力来换取金钱的交换。这个过程决定了工作的自由度极大的被制约,一些肤浅工作则不可避免。

从我参加工作开始,基础性的事物占据了大半工作时间。而需要深度工作,然后产出更具有价值的工作任务则很少,即便是有,也都伴随着紧张的日程,让任务本身附带很大的压力。

然而一切并非一层不变,当我的工作能力提升之后,伴随着抗压能力的增加,解决一些复杂工作的能力就越来越强。此时,就有一定条件砍点部分肤浅工作。

事实上,我所砍掉的肤浅工作,会立马找到对应的人去做,一切工作不会陷入停滞,反而会运转得更好。

这个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削减肤浅工作时间,而专注深度工作的信心。此时,我工作的很多时间仍然被肤浅工作所占据着,削减的空间依然广阔,拿出智慧勇气去削减肤浅工作是唯一出路。

3.拥抱无聊

我理解的“拥抱无聊”,就是活在当下的另外一种表述。

当我在电梯中,无聊的时间有时被用于浏览手机信息,这也是大多数人乘坐电梯时的选择。

但《深度工作》一书提醒我们,为了减少大脑中的信息残留,我们必须要拥抱无聊,专注于当下在做的事。

这种策略引导我们,在休息的空隙就放空自己,不被信息填满,才有空间去深度工作,然后创造更多非凡的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