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一年读100本书也是枉然
对于一个要求进步的人来说,读书总是想提升自己——不管是实际能力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很多人都喜欢埋头看书,一年看50本、100本书的也大有人在,这种精神可嘉。可是,看了那么多书,你有没有问问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
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却经过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叔本华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帮助我们加工和处理学到的内容,便于我们完全吸收所学知识的小书。作者很贴心,他把选书、购书、读书、活用四个过程都详细分析并给出很好的建议,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下图是我归纳的本书的大体思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1.关于选书
关于选书,很多人和我一样,跑到书店随意翻看,看到喜欢的就拿下,这种手法虽然很帅,但是不利于学习。现在的书浩如烟海,我们这种做法无异于航海而不带指南针。我们在漫无目的的看书和选书,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书,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自己却获益不多。
我们平时其实有很多机会接触书名和想要买的书,比如说某本书能解决我们眼下的问题;某次一哥们推荐一本对他来说收获很大的书或者是自己对某个行业感兴趣,想系统化地了解一下等等,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注意搜集日常生活中所有和这些题材相关的书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书评、朋友的推荐、广告、以及某些书里面的推荐等等了解到这些书名,我们需要记下这些书名,以便以后买书的时候列个清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内容乏味和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
2.关于购书
列个购书清单,有的放矢。通过以上第一步工作,我们在购书之前就可以列个购书清单,以便自己有目的地买书。现在购书分为网上和实体店两种渠道。网上的好处是较实体店便宜,缺点是有些书还是看不到内容,对于自己不熟悉,且网上看不到内容的书,最好还是在实体店买,这样可以避免在网上买回来的书,内容与自己想要的不符,或者是文风让人无法接受,最后导致读不下去,这样的购买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在实体店可以看到与我们购书清单上相似的书,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好的书。当然了,在实体店选书不一定要在实体店买,如果我们想买的书比较多,我们可以在实体店找到自己购书清单上的书,拍好照片,回来再在网上买,这样也能省掉一些开销。
3.关于读书
这就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了。一句话,本书的读书方法就是三个字:记笔记。读书不一定要记笔记,但是读书想要有最大限度的收获,记笔记真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在记笔记之前,我们总得了解这本书,知道哪些内容是重要的,然后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边读书边做笔记,这样读书的过程就会支离破碎,影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边读书,边把重要的内容直接在书里用不同颜色的线或者不同的符号标记起来,等书看完了,再次重读做标记的地方,通过第二次重读,我们就会对做标记处有更深的认识,如果还是觉得是重要的,那么,这些内容就值得被记录下来。之所以要两遍重读,是能让我们记下来的内容更具收集的价值,因为有时读一遍并不能对书中的内容完全理解。
用彩色笔划出重点通过两遍的过滤,我们终于可以把标记好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去了。这里就得提到本书最重要的笔记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如下:
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以下三个信息: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这三个要素足以让我们重读的时候想起自己在何时读过这本书。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两点记录。
4)记录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内容(摘抄)
5)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葱鲔火锅式笔记 葱鲔火锅式笔记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如果只写要点,日后重读的时候就会很迷茫。摘抄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二是可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作者说,在摘抄地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同时,摘抄完也应该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想,这不但能让自己的大脑对经典文章做出有效刺激,迸发出新的思想,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呆笨的学习方法,大道至简,坚持下去,必有大收获。“鲔鱼火锅式”笔记简单点说,就是摘抄积累学习法。这并非作者首创,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很多都是运用此方法而获得渊博的知识的。
⒈东汉的王充,小时候家境贫寒,要看书必须跑很远的路,去“洛阳书铺”看书。为了随时能读到经典,他在读书的同时,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录下来,然后写读书心得。他认为:著书立传也是一种运用,世上博闻强记者不少,能著书立说的并不多见。他就是用这种高效实用的摘录学习法,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写出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论衡》。
⒉西晋的左思可能有人不了解,但很多人都听说过“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其主人公就是左思。他历经十年艰辛写成的《三都赋》轰动了洛阳城,人们争相传抄这部作品,由于用纸太多,导致洛阳城的纸都涨价了。他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书、抄录、思考、写作有机结合。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他的知识大大增加了,写作技巧也提高了。他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把读、思、抄、记四个步骤很好地结合起来,笨人也能成功。
⒊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他曾主修过元史,还有作品《宋学士文集》。他的读书方法是借书抄录学习法。就是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在抄录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他曾抄录过几十部名家著作,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甚至把52万字的鸿篇巨著《史记》也抄完了。他在借、读、抄的过程中,获得了渊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代名儒。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和钱钟书。钱钟书说,越是聪明的人就越要懂得下苦工夫。他的中外文笔记的数量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鲁迅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记笔记就是收集资料的很实用的方法,只可惜我们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总是想走捷径,结果读了很多书,始终没有长进。
4.关于活用
前面的笔记中的打五角星的部分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摘抄的体会。这便达到了输出活用的效果了。此外,读书笔记写完了也并非就可以束之高阁了,如果那样的话,记笔记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的以后的读书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自己的笔记上恰好记下了,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翻开来仔细看一看,另外,平时有空的时候,也应该随时拿出来看一看,这些都是书本的精华和自己总结的精华,再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建议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景进行重读,睡前或洗澡后都可以,这样,我们从书中摘抄的精华就能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就会很自然地发挥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读书体验吗?所以,重读笔记和记笔记同等重要!
复习的益处是无穷的,复习100遍的人没法跟复习101遍的人相比。——《塔木德》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简书上写书评,结合自己的笔记,进行完整而系统的思想输出。为了写书评,我们不得不再次对书本进行全方面的解读,这就像蜜蜂采完花粉以后,这一步就是吐出蜜的时候了。把书评发在简书上,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活用其实就是在具体的现实中使用你学到的知识。这是把知识内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也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过程。拿到驾驶证的人,如果一两年不开车,再次开的时候还是新手,如果再时间长一点,可能什么都忘记了,要重新开始了。学英语也是一样,很多同学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结结巴巴,无法跟外国人交流。甚至很多人毕业了之后,不运用,基本都还给老师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根本没有变为我们长久的记忆,成为我们自己的能力。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只能靠反复练习和活用,别无他法。
总结: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读了很多书而自己没什么进步,这就是失败,失败的原因就是不懂读书的方法。
这种不得法的原因来源于两点:一是根本就不去了解读书的方法,抓到一本书就读将起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读书方法”这件事情。另外一种就是一直在苦苦寻找一种读书方法,类似一目十行法,过目不忘法,照相记忆法等等,脑子里想的是海市蜃楼,却不愿意垒一块脚下的砖。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看书之前确实应该好好地琢磨一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读书学习中“日日新”,慢慢积累成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