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志愿之旅
马来志愿之旅
——HEY AIESEC!
WHAT’S UP!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个半月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认识的人,看到的景,学到的文化,还有那些我不去参加这活动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记得当时期末考完试,匆匆忙忙的打包好行李,就来到了马来西亚。脑中没想什么,没有焦虑,没有期盼。KL(吉隆坡)转机,降落Miri(美里)。开始了我的马来西亚志愿之旅。
马来小城Miri
天上几朵云,阳光洒在几棵椰树上,路边几座民房,路上几辆不知道什么牌子的车,路旁几个人,讲着几种不一样的语言。
我参加志愿者的地方在东马的一个小城Miri——Sarawak(沙捞越州)第二大城市。说是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小村。没什么高楼,没有太多娱乐设施,两个电影院,一所大学Curtin Malaysia,生活节奏缓慢,森林公园很多。
Sarawak有三分之一都是华裔(福建人和广东人),基本上三分之二的人会说华语。马来学生从小要学习三种语言,马来语,英语,华语。大部分会华语的,还会讲粤语。
当地项目方给我们找的住处是一栋别墅,然而里面住了30个人。于是就看到了,进门门厅里全是鞋子没地方下脚,再往里走全是床垫,没地方下脚。整个两层的别墅,被床垫覆盖,光是大厅里就睡了6个人。
Light of Borneo 2.0
我的项目翻译成中文叫做“婆罗洲之光2.0”。婆罗洲是东马所在的海岛,上面有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据调查整个Borneo有3000万人过着没有电的生活,我们项目的就是要为他们送去“光明”。这个项目具体做的事情,是制作太阳能台灯,然后把台灯送给当地没有电的村子。
项目一共持续6周,前两周在Curtin university的实验室里制作太阳能灯,第三周去到一个村子里,赠送太阳能灯并观察使用情况,第四周去到当地中学,宣讲新能源和我们的项目。至此我们的项目就基本结束了,之后的两周分别是impact show case和global village两个AIESEC的活动。
我项目的boss叫San san,越南华裔,来到马来上大学。她的中文名字叫“林珊珊”,能听懂一些华语,但不太会说。性格超级温柔,是我们的boss,同时也是我们的妹妹。
项目一共有13个国际志愿者,来自世界各地。我、赵知微、何志亮(中国),Ali(巴基斯坦),Hieu(越南),Sweta、Sudipti(印度),Mohammad(利比亚或者法国),Stephen(加纳),Chris、Hidde(荷兰),Fabian(德国),Mina(埃及)。各个国家的人聚在一起,虽然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传统文化不同,但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相同的。
Solor Light
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到了Miri的第二天,项目就开始了。前两周是制作太阳能台灯,地点在实验室。
IEEE(一个电学社团)的boss在白板上画了台灯的电路图,然后拿着每一个元件给我们解释如何工作。之后教我们焊接。等所有人都学会了之后,我们就开始自己动手焊接台灯的电路板。
学习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尤其是学习电学和焊接。在我焊第一块第二块电路板的时候,我感觉到我学到了知识,并且我的技能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我们一共要做150个台灯,也就是说,150块电路板。之后的工作就是重复。
如此重复了三四天后,我们有了新的任务——钻孔。因为整个台灯都要我们自己完成,包括外壳、LED灯、USB接口等等,所以分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钻孔是个体力活,而且有很大几率受伤。我们要在一个圆形塑料片和一个方形铝制散热块上钻出三个控,用来固定LED灯。塑料片很容易,但是铝块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由于散热块的构造(一面平整,一面有很多像梳子一样的齿),当钻头打穿平滑面,进入齿面的时候,很有可能带动铝块一起转动,导致划伤。
谁焊接无聊了,可以去钻孔,调节一下。什么事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一开始我也被铝块划到过,要不是皮糙肉厚,见红也是迟早的事。然而,人贵在会学习,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我摸清了钻头的转速和铝块的性子,一开始快速,当钻头有些摇摆的时候,这意味着即将到达分界,此时减慢转速,同时压紧铝块,缓慢进入齿面。安全舒适,这就是老司机的手法。
除了上面两个主要工作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细碎的步骤,比如台灯外壳、台灯脖子、usb焊接、各种接口的粘结、还有组装工作,这些都是要我们自己动手完成的,而且是完成150份。这些工作我都去尝试过,真正掌握了从零开始做台灯的技能。
再后来几天,我们采用了分工制流水作业,每人负责一小部分的灯具制作。如此下来,我们提前了1天完成了150盏台灯的制作,也就是说,多了一天的娱乐时间。
LONG PUAK
在之后的一周里,我们去了当地的一个村子,叫LongPuak。这个村子离市区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那里的最后半小时路是山路。村民们住在当地的长屋里,没有政府的供水供电。
村子不大,一共不到300人,围着空地半圈房子,村旁边有条小河。日常的生活用水大多来自雨水,到了旱季,储存的雨水用完后,依靠河水度日。基本上每家有一台发电机,但由于油太贵,发电机只在晚上开2小时左右,也有些家庭不开。
虽然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村民们却非常的热情。在我们到达的当天,他们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有传统音乐伴奏,传统舞蹈接风,还有传统食物洗尘。在当天下午,我们通过抽签决定了自己的寄宿家庭。每一到两个志愿者,住在一个当地家庭,这个取决于当地家庭的生活情况还有他们的英语能力水平。我和埃及友人Mina住在一家。
我们自己带了睡袋,在地上打地铺。马来蚊子十分多,稍有不注意忘记喷涂花露水等防蚊虫药剂,就会出现数个蚊子包。同时,马来的太阳也十分的毒辣,前两周在实验室里感觉不到,第三周到了村子里才真正感受到了太阳的威力。我们的出行都是当地村名用皮卡载我们,有些时候皮卡里面不够座,男生就需要牺牲一下到后面的车斗里。虽然车开起来风很大,不至于很热,但是阳光却是躲不掉的。一周下来,胳膊明显的分了两种颜色,非洲和欧洲,分界线十分突出。
我们到了村里之后,给每家每户分发了太阳能台灯,并讲述了基本的使用方法。我们住在当地人家,一方面是方便管理,一方面也是方便观察和指导太阳能灯的使用情况。
在村里的一周除了正事之外,还有不少的娱乐活动。热情的村名带我们去了瀑布边野餐,去了河边烧烤,我的住家父亲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农场,给我们讲述了他们是如何从山里走出去,如何开农场,如何卖自己的作物,如何买得起皮卡等等。他们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将传统和习俗也都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在我们离开的前一天,一位Sarawak政府的VIP来到了村里,赠送用来收集雨水的大桶。VIP的登场十分的震撼,他是踩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的。直升机自从降落在村子中间的空地上之后,周围一直围满了人,包括村民和我们的志愿者。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和直升飞机合影,看起来,直升机比VIP更瘦欢迎。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个为VIP,我们项目登上了报纸!
在村子里还发生了很多事情。村民们为了给我们祈福,杀了一只猪。我在住家吃到了新鲜的猴肉。好几天晚上party到深夜,当地人不停地给我们倒自家酿的米酒,导致最后大家都有些微醺。跳舞,累了就喝酒,之后继续跳。各个国家的志愿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能跳的、不能跳的,会跳的、不会跳的,都随着音乐舞动着,这是当地人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没有电,没有水,没有信号,有的只是一具充满活力的肉体,和一颗砰砰跳动的心。
SCHOOL WORKSHOP
从村子回来的下一周,我们去到了Miri的两所中学做了关于新能源和LOB(我们的项目)的宣讲。按照时间安排,我们在周一周二两天准备,周三周四宣讲。项目方也是十分大胆,放手给我们做,让我们13个人决定要讲的一切。
在周日的晚上,我们初步开会确立了宣讲流程,分配了任务小组,选出了MC(主持人)。我们分为两个大组,一个负责讲,一个负责现场实验。将宣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讲述我们的项目和新能源,另一个部分是让学生参与进来,现场开展4-6个有关系能源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我在第一组,主要负责项目介绍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还有villagestay的演讲。
两天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的短,这就导致我们不得不加紧准备,甚至熬夜。对于我而言,视屏是我擅长的领域,然而英文演讲是我根本没有尝试过的,更可怕的是,在周二的晚上,我才看到了PPT。当时我和MC说,这恐怕有些难,要是让我用中文讲,我能讲的很好,英语的话。。。MC是很有冒险家精神的利比亚人Mohammad,他跟我说,不要担心,这种事情不需要准备的,当你准备了稿子之后,它就变得不好了,最好的就是没有准备。我信了。于是过了一遍PPT就去睡觉了。第二天上台的时候,确实讲了出来,还讲的不错。
之后(最后)的两周
最后的两周分别是impactshow case 和 global village两个和项目无关的活动,但这基本上是每个AIESEC项目必备的两个活动。很有趣!要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不睡觉的两周。天天准备活动到凌晨2两点多,最晚的一次是impactshow case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另外4个人干到了早上5点,5点半在图书馆椅子上睡了一会,7点半被叫醒继续准备。不过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Curtin的5个项目中,获得了第一。
写在后面的闲话
这6周的经历,仅靠文字是不足以展现的,它是在我脑海中一段段的记忆,一个人一个人的浮现,串联起整个故事。当然还有我手机里2000多张照片,那都是珍贵的东西。
要问我这次志愿者经历收获了什么?我会说,不知道。它是一个长久的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我能感觉到我的不同,而且我知道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