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这点,难怪你很难做出改变
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改变的集合。
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身体亦或其他方面,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一次次的改变塑造了你我。
我们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但往往事与愿违。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失败的经历,也都曾在心底思量过:想按照自己想法做出一些改变,为什么这么困难?
改变的四个步骤
要谈改变为什么困难,我们首先要对改变本身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次成功的改变,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阶段,人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里存在问题,哪里需要改变;
第二阶段,在某种刺激或自我觉醒下,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某方面进行改变,并且尝试着去进行改变,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已经开始在改变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大部分人都能到达这个阶段,但同时,大部分人又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一次次的想要改变自己,一次次的失败,退回到原点。这样造成的结果,其实和停留在第一阶段的人是差不多的,甚至会徒增烦恼,因为你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某方面改变,但你却又不能够成功改变;
第三阶段,新的行为开始固化,已经建立起积极的反馈机制。离开舒适区带来的痛苦开始小于建立新行为产生的愉悦,因而你做的越多,你就感觉越快乐。到达这个阶段后,只要不发生大的变故,都能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
第四阶段,改变完成,新的行为模式稳固下来,达到只要你想,就能信手拈来的地步。同时,即使一阶段不做这件事,只要你想重新做,很快就能回到以前的水平,比如会骑自行车的人,即使几年不碰自行车,只需短短数次的练习,就能重新上手。
从上面的划分可以看出,能否成功改变的关键在于能否度过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正是改变之所以困难的关键所在,是无数希望改变之人的折腰之地。很多人在进行自我改变失败后,都会归结于自己方法不对,自己毅力不够,这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有没有谁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改变这么难,会不是因为人这个物种天生就排斥改变呢?
改变过程中的矛盾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而存在的历史有数百万年了,物种都是在不断进化的,人和人最重要的器官-人脑也不例外。从人脑出现到现在,伴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文明的出现,文明的发展,文明的繁荣,人脑也呈现出一种演化式的进化。
我们大脑的某些区块,例如脑干、缘脑是远古社会就形成了的,它们把握了对物种存在而言最为基本且重要的一些功能--条件反射、获取食物、繁衍、趋利避害,社会交互行为、情绪控制等,它们是人这个物种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生理基础;
而另一些区块,如新皮层,则是新近几千年才形成的,拥有强大的计划、认知、决策、逻辑、自控能力,它们是人类同动物区分开,进入文明社会的基础。
这两块区域一块负责人的生物性系统,一块负责人的社会性系统,两者相互联系,但却不能完美协调和沟通。生物性系统存在时间长,且控制着人生存的基本要素,因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优先控制权。
同时其主要在潜意识层面起作用,所以平常生活中,你或许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在紧急状况下,这种优先控制权就很明显了。举个例子,比如走在马路上,一辆车向你高速驶来,不需要思考你也会迅速往两旁跳开,这就是生物性系统在起作用。
与之对立的则是在主要在意识层面起作用的社会性系统,社会性系统倾向于将我们塑造成“理想中的人”,诸如自律、努力奋斗、持续学习、控制饮食等。但是这些品质或者说道理大部分是同生物性系统相悖的,人的生物性,所渴求的是懒散、及时行乐、获取尽可能多的食物、安全、确定性。
这就是改变过程中的矛盾,我们的社会性系统希望我们改变,但改变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不安全感、意味着需要努力,需要自律,因而也就违背了生物性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在改变过程中,在踏出舒适区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痛苦、焦虑、烦躁,因为在你的身体里,正上演着生物性系统和社会性系统的交锋。
而就大部分人而言,生物性系统的力量强于社会性系统,这就是为什么你一次次想要改变,却又失败的生理原因。换句话说,即使在意识上觉醒了,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协调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在改变中也会很容易失败。
对策与建议
那么,认识到了这一点,对我们做出自我改变有什么帮助呢?纯粹靠生物性系统行事的是动物,纯粹靠社会性系统行事的是AI,这两个极端都脱离了人的范畴,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实现生物性系统和社会性系统的和谐,下面分别从生物性系统和社会性系统出发给出一些建议。
既然生物性系统阻碍我们改变,那我们就要削弱它的力量甚至是利用它的力量:
一、进行自我改变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通俗的说就是要温水煮青蛙,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相当大一部分人都有这种毛病,今天晚上下定决心要改变,列了满满一堆的目标与计划,发誓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堆改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执行了一两天,遇到困难或者感觉不到事情进展之后,就遭到生物性系统的负面反馈,感到焦虑,痛苦,改变的计划就在不知不觉间搁浅了。
为了确保改变的计划能够成功,一次一般只做一项改变,然后要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减小生物性系统带来的抗拒不确定性的压力,使得生物性系统慢慢适应这种改变,支持改变的发生;
二、学会利用生物性系统,通过满足生物性系统的欲望来促进改变的发生。比如有些人有强迫症,看见空白的地方就想填满,那就可以将每天要做的事写下来,并在前面画一个小方框,做完了就打个勾,做不完就能打。为了满足这种强迫症,就更有可能去完成每天需要做的事。
从社会性系统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加强它的力量:
一,要有改变的强烈意愿,这样社会性系统才会有动力去驯服生物性系统。在进行一次自我改变的努力前,要仔细审视这种改变有没有必要,是不是三分钟热度?在确定不是的情况下,才进行尝试。同时,人脑是容易遗忘的,即使你现在有强烈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愿也容易消退,可以尝试用如下两个技巧解决这个问题:
1,将这次改变和更长远的目标挂钩,以期获得持续的动力。以学英语口语为例,更长远的目标可能是考好雅思,再更长远的目标则是为了留学,再更长远的目标则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通过这种逐级挂钩,可以保证获得长久的动力;
2,持续的自我激励和反省。可以将要改变的事概括一下,包括内容、意义等,写下来。在遇到困难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一下这个概括,想象自己改变成功后的场景,进行自我激励。同时定期对这个改变的推进情况进行反省,如果有实质性的进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这个小奖励可以是迎合生物性系统的,比如你是吃货,那就可以吃一顿烧烤。
二,学习合适的方法与技巧。一些合适的自我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改变更好的发生,比如GTD(get things done),将做出改变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并给每个小目标设定完成的期限,这样可以降低整体目标完成的难度,又能够让大脑意识到改变正在朝着完成不断迈进,这种正面趋势所带来的积极情感能进一步激励个体把改变执行到底。
治病讲究对症下药,改变也是。我们用矛盾分析法研究改变困难的原因,不是为了在改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有逃避的借口,而是为了更好的有的放矢,促成改变的成功。
愿每个人都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