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

孩子太“熊”?问题可能在你身上!只需几招,惊喜变身别人家孩子——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瓦力_CC

前两天去拜访一位老同事,进门发现她在辅导儿子功课。同事家这位小朋友,在公司出可是了名的聪明。当年,三岁不到就熟读唐诗300首,会背弟子规。

但我进门看到并不是母慈子孝,同事正脸红脖子粗地喊着“这个类型的题不是上周刚讲过吗?怎么还做错!笨鸟先飞,不下功夫怎么行?你看人家隔壁的文文,从来不用父母辅导功课,每次都是年级第一!”

同事起身时,我听到孩子嘀咕:“这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不飞的,一种是生个蛋让蛋飞的。“看着孩子气鼓鼓的嘴,不免有些想笑。

但仔细想来,我们经常碰到像同事这样的家长:他们经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有时会说“你考成这样,我面子往哪搁呀?”“记住,你的目标是清华北大!”“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不听呢?”“什么事都做不好!”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却没发现隐藏在亲子关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就从各常碰到的“熊家长”入手,从从情绪和认知行为两方面出发,交给家长一些可落地的实际经验。让家长通过学习科学育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消除情绪暴力,让爱回归

首先我们从情绪出发,说说家长带有情绪暴力,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提起“暴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拳打脚踢、辱骂等各种激烈的表现,或者想到冷暴力这种沟通方面的暴力,但我们今天提到暴力与前面两种都有所不同,它是时一种情绪上的暴力。

所谓的情绪暴力是指通过自身的消极情绪传递给他人一种消极、抑郁、焦虑的情感,并由此给对方造成某种压力或困扰,从而让对方自我怀疑否定,丧失“自我感”。简单地说,情绪暴力就是传递负能量。

我们可以想想,在一个负能量爆棚的家庭中,孩子能自信、阳光地长大吗?调查显示:青少年罪犯中,有七成是因为家庭原因踏上了不归路。

那么作为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如何避给孩子传递负能量呢?有三个方法可以尝试角色转换停一分钟给自己心理暗示。

现代生活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在公司,我们是兢兢业业的员工;在家里,我们是勤勤恳恳的父母。但很多人都把握不好这两种身份的界限,经常因为公司压力大、被老板批评,而将情绪带回家,让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闺蜜儿子曾跟我吐槽,妈妈工作顺利时,回家脚步是轻轻的,那意味着我和爸爸可以和她开玩笑;倘若她开门动静很大,那我就要小心了。童言无忌却反映出家庭相处模式。一个人的情绪空间是有限的,负面情绪占的多,正面情绪必然会被挤走。只有删除负面情绪,才会留意给正面情绪空间,当以正面的情绪面对孩子时,她才能感到正能量,才能得到更多成长的动力。

其实所谓的角色转换,就是不要将工作的你和家庭中的你混淆。就像奥巴马曾说”我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要做一辈子的父亲“。工作不顺心,下班后给自己一段独处时光。结束后,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工事滚一边去吧,我现在事一个父亲/母亲,我的任务是陪孩子!

接着请停一分钟给情绪一个缓冲期。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在志愿者面前放上他妻子或丈夫与他人亲热的照片(当然不是真正出轨),此时志愿者们智商会下降20~30%,情商会下降50~60%,也就是说:人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是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

还记得几年前,在北京发生的一起摔童案件吗?两名男子驾车与路边一名女子发生争执,其中一名男子殴打该女子,并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死亡。

心理学家发现,人在愤怒的那一刹那,情商和智商会迅速的降低,只有过一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所以下次碰到风怒的时刻,请给自己一分钟。在这一分钟之内,你可以迅速离开,换一个环境,避免直接刺激,也可以在心里数数,从一数到一百,告诉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呼吸上。

最后我们可以给自己心理暗示。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暗示效应,二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战争急需支援美国政府指派了几位心理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和动员。专家要求每一位犯人,都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这样的信:自己在狱中表现是如何好、如何改过自新、在战争中是如何服从指挥、如何英勇。结果这批犯人上了战场,丝毫不输给正规军人,正如他们在信中所说那样,他们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你看,潜意识是会说话的,它能一遍遍强化你自己暗示的东西,如果你一直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要理智,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负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和调控。

打破认知壁垒,放弃过时人生经验

除了情绪带来的影响,家长的认知也会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

就像前面提到的同事那样,很多家长告诉孩子:你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你不要再去玩了!或者在家中,父母有默契地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这种常见的育儿方法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长,容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告诉孩子XX不能玩家长,会让孩子失去选择能力;那些扮黑白脸的父母,会让孩子失去了判断能力。家长只有放弃旧有过时的认知,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认知,科学育儿呢?其实很简单,只需:尊重孩子人格和注重孩子内心的培养。

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是无限度的满足孩子。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小屁孩有什么人格?“。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人的个性,是由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你说,哪个孩子又没点个性呢?

有些家长会将自己儿时没有满足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变成我们内在的小孩,替我们完成多年的夙愿,其实这就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是一位和蔼的父亲,他没有要求自己的孩子继承父业,而是从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按照每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帮他们确立了人生方向。长子梅葆琛,著名的建筑师;二子梅绍武,著名的翻译家;唯一的女儿梅葆玥,著名京剧演员,小儿子梅葆玖,梅派的艺术继承人。四个儿女,成了四个不同领域的人才。很多人向梅兰芳大师请教育儿经验,梅兰芳莞尔一笑,淡淡的说,”像尊重观众一样尊重孩子“。尊重,就是梅兰芳大师的育儿经验。

其次,注重孩子的内心需要,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有些家长,孩子喜欢画画非要让孩子学跳舞,孩子喜欢唱歌非要让孩子学书法,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连孩子的喜好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孩子的内心需求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从小父母就重视内心需求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强的安全感。他们自信、有更强的社交能力,富有同情心,更具有领导能力。

那么,家长要如何完成高质量的陪伴呢?

先要和孩子做朋友。你会对自己的领导诉说内心真实的想法吗?如果只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孩子一定不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小秘密。

接着,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里一员,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遇到问题和孩子商量,征求她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

最后,允许孩子的小错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描述孩子所遇到的问题,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闷闷不乐,家长不要急着问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而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因为比起批评,你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吗?”孩子回答后再问“那现在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也许老师是对你期望高才严格要求你呢?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这样一步步引导下去,相信孩子会更加信任你。

亲子教育,是为人父母永远的话题。只有整理好自己,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时间很长,陪伴很短,未来路上,一起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