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愚仁说做人和禅病
丁愚仁:说说做人
问:抛开修行不说,单纯为了在这个世上做人,怎样做才好,给个建议。
答: 我们总结了三条标准,如果能按这三条去做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不要把自已的角度强加于人 ,因为世界上有七十二亿人,就有七十二亿种角度,你的角度不一定是真理,你是真理的可能性只有七十二亿分之一,所以不要强加于人。相反,放下自已的角度会是什么样?自己没角度了,还能和谁发生矛盾,没有矛盾就是和谐。
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欲望,不要因自己的欲望损害别人的利益。知道自己有欲望,也应知道别人的欲望,理解别人的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大多数的人,都把欲望放在了自己身上, 欲望在个人身上时,不管干什么都有阻力。如果能把欲望放在集体上,国家上,人类上,欲望就成为推动社会的源动力。
三、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长大,背景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能不能跳出社会背景的影响,成为一个正常人。多数人活在虚妄里,自己是个什么虚妄,当你了解自己的虚妄时,你就会从虚妄中解脱出来。如: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可能有很多答案,我们的认为是,从小我们见到过的、学习过的、理解过的、听说过的、感知到的。形成了很多的概念,我们把这些概念当成了自己。当我们发现,这些概都是外来的,不是真的自己时,就会问什么是真的自己?当把这些外来的概念放下后,会是什么样?什么都没啦,这个“没啦”就是真正的自己。你能接受这个”没有”,你就会从痛苦中脱离出来。
这就是我们做人基本要求!
丁愚仁:说说禅病
所谓的”禅”本来是个自然现象,就因为人们的欲望太重,追逐名利去啦,把“原本的自己”忘掉啦,才出现了个修行,再“找回”自己。在找自己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方法,被称作法门,据说有八万四千法。这些法门又是从那里来的?很简单,人们把追逐名利的习惯用来“追禅”,追出了个八万四千法,把极其简单极其自然的“禅”搞成高不可攀,极其深奥的境地。用坐禅修褝的方法来达成这个境界。只因发心不对就难免出“错”,在所谓的修行中就出现“禅病”。
禅病
一、找空
从佛教中的“心经”上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这句话看,色空不二,色也在空也在,谁也没离开谁,本来是个圆满的。只是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有”的层面上了,活在“有”的层面,想“回到”自己的本来…空性上,其难度比天还要大。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活在有上,执着在有上,在有上找空,所以,只要你不改变在有上找空的方向,找一百世也找不到空在那里,别说是空的本性了。大道至简,放下有,空自动显现!但是,大多数人都在那里找到空、修空、证空、悟空等。修空证空也可以,方法也很多,只要把它简单下来,空性就在那里不用找,就在念与念“之间”。空性是圆满的不用修,没有空没法说话,没有空无法思维,所以没有必要去证去悟,只是认识它一下。那些找空、修空、证空、悟空的都是禅病!
禅病二、灭念
“念”是大脑的一个功能,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功能去掉。有很多的修行人认为,去掉念就是空性,有这种想法就不对!因为有为的去掉念承现出来的是个面对空,而非空性。念即然是个功能就不可能去掉,去的是念的内容,内容是随生随灭的,不住念的内容即可,也没必要去掉。一切念的内容,都是六根接受的六尘造成的。即然是接受,所接受的内容就不是本来的,只能说它是客尘,外来的。那么什么是“本来”的呢?就拿“念”与“念的内容”来说,它们很明显的不是一个东西,如果不赋给“念”任何内容的话,念是什么样子?就象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个什么都没有再也无法去掉,不管你怎么去除这个什么都没有都在。这个没有就是根本就是本来,这才是真的自己。
禅病三、禅座
禅座在修行界称之为打坐,打坐分几种,打坐就需要把两条腿盘起来,盘腿分散盘、单盘、双盘之分。有很多人因受寒凉和骨格的问题,盘不起腿来,又创造了很多怎么才能把腿盘起来的方法。在打坐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境界。近而发展成了四禅八定,在四禅八定上又推演出了,不会双盘就达不到四禅天的说法。还有一部分专业修行者,修不倒单,可以十几年或几十年不躺下睡觉。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一个弊病,可以坐着睡觉,一旦学会坐着睡觉,也就和躺下一样。其实打坐的主要功效是不要很快就睡着,在很清静很清醒的情况下坐着。我们认为打坐和明心没有关系,没必要和自己的腿较劲,是让心明白不是让腿明白。在佛教中禅宗这一法脉,有棒呵明白的,有参话头明白的,也有参公案明白的,还有干活时明白的,走路时明白的。相比之下打坐明白的就太少了。
禅病四、神通
很大一部分人,不是修心,也不是求解脱,是求神通的。他们也讲入定,也讲四禅八定的过程,也讲清静心。因为他们的心都在神通上,不管他们讲什么内容,都不由自主的会讲到功能上。讲他心通、神足通、遥视、遥控,透视、天眼、法眼、佛眼等。他们以功能论高低,以神通论正邪,以神秘为高深,以复杂为学问。以信仰为贵贱,以境界为荣耀,以修行为高尚。却不知人活在两种状态里,”有”的状态和“没有”的状态。在“有”里一切都在心外,被称为”外道”。在没有里一切都在”心内”。被称为“正法”。一旦有了所谓的神通,就会落在有的层面,很难再回到空性的层面。觉行圆滿就成了登天的难事。
禅病五、庄严
净土宗有句名言,叫作庄严净土。什么叫庄严净土,很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大多数的人认为:学佛是庄重的严肃的,在家要有在家的规矩,不可与自己的爱人同床,睡觉有睡觉的规矩,吃饭有吃饭的规矩,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进庙男女有别,进门要按男左女右的位置进入,与师父说话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师父的话不能怀疑,对出家人不可轻慢,学佛人必须要持戒等。这样一个庄严,就从洒脱自由的状态,变成了处处小心,危恐触范了规矩,造业下地狱。本来学佛是为了解脱,确变成了束缚。我们认为的庄严是不可改变、庄严是如如不动、庄严是不生不灭、庄严是不增不减、庄严是不动不摇、象金刚一样不可憾动。净土呢,净是清静无无污染干干净净的意思。土是心土,它代表心地,庄严净土说出了,每个人的“自心相”。这个自心相就是我们的自性、空性、佛性!
我们提出来一个“知”,因为“知”最接近空性,这个“知”就是空性的用,就象镜子,它的功能就是“照”。一般人的“知”在念的内容里,觉者的“知”在念的内容外。“知”象旁观者知道自己的念,有个内外还在有的层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