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965fc9271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

【泽宇读书会】童年创伤的窗口,藏着解救你婚姻困境的钥匙

2020-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翎溪小主

“以后如果我打电话第二遍,你还没接的话,我就把你拉到黑名单。”

“我真的没听见,刚刚在谈事情,真的没看见…”

“如果在我需要你的时候都找不到你人,那我要你联系方式有什么用!”

“真的是没听见,不信我让朋友跟你解释。”

不知道这个场景,多少人似曾相识。我跟自己爱人,谈恋爱和结婚初期会经常这样争吵。也记不清楚自己拉黑过他几次电话号码,删除过多少次社交账号。

当时,我对这样“捆绑”爱人的自己是很矛盾的,每一次争吵、删除并不能让我内心舒服,我讨厌患得患失的自己,也讨厌故伎重演。

其实,关系初期我们是很甜蜜的,每天有聊不完的话题,彻夜长谈也不觉得困倦。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恋爱也会从吵架,然后到特别痛苦、纠结甚至到麻木的地步,并且一度认为,应该彻底放弃了。直到我开始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源头追溯到童年时代,打开亲密关系的钥匙才真正浮出水面。

1、我们的恋爱模式。

那些能一直就拥有良好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人,就个体而言,本身就是独立、自信、内心富足、充满爱意。他们不会对对方预设期待,他们寻找另一半的出发点,只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取某种需求(被爱、归属感、安全感,物质等等)。

然而,这种“独立、自信、内心富足、充满爱意”的人,要么天生如此,要么后天习得。大量的人并不是那样,许多人都是带着有“缺口”的自己,游走在寻爱的路上,所以吸引和被吸引的也是同样有缺口的另一半,这样的恋爱模式必然对彼此产生需求,需求满足时,双方相安无事,没有满足时,争吵、指责、失望、放弃等等情绪自然出现。

有人说,我们如果进入到那种“互补型缺口”的亲密关系中,就可以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理论上,应该如此。但是,奇怪的心理学现象是:如果一个人缺乏主见,想找一个主见意识很强的人引导自己,在寻找另一半时,潜意识会告诉他主见意识强的人不喜欢缺乏症主见的人,所以他会尽量表现出自己比较有主见。对方也会用同样的策略寻找爱人。这种心理偏差,导致双方爱上都是经过心理包装后的人,很容易进入一个“相同缺口”或“相同尖角”的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比如,同样是缺乏安全感,有人遇到被忽略喜欢大吼大叫,有人躲闪逃避。),互相刺痛,相爱相杀。

2、几乎所有处在困境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路径都一样。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吵架理由独一无二,而现实是并无本质差别。生命教练克里斯多福·孟《亲密关系》里把婚姻生活分了四个阶段。(1)月晕:觉得终于找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天女;(2)幻灭:之前的美好好像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两人之间出现了许多糟糕的问题;(3)内省:充满反思和后悔,每天不断琢磨两人之间到底怎么回事;(4)启示:如果你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有幸到达这个阶段。恭喜你!之前的内耗、纠结与痛苦终于过去了,真正属于你的亲密关系已经来临。

3、如何达到“启示”?

“启示”阶段令人向往,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翻越前三个阶段,到达“启示”呢?只要方法得当,你很容易从第一阶段直接跃入启示阶段。

(1)觉察争吵背后你的情绪需求。

实际上,我们许多情绪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童年对归属感和确认自我重要性的缺失。这两样东西,如果童年没有得到,你会花费一生时间寻找谁能给你带来这样的感觉。童年的创伤总是每个人心底最痛苦的秘密,我们宁愿就当下的问题与伴侣争吵,也不愿揭开那个深藏已久的伤疤。拿开篇我的例子来说,为什么类似的问题会成为我情绪的爆发点?追溯童年,我最深的记忆是玩到天黑,小伙伴们都回家了,我经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睡着,一直等到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回家抱我回去。所以我童年最深处的情绪是:我是被忽略,不被重视的。所以当伴侣“失联”的时候,又触发了我童年的情绪记忆,当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冲突就发生了。如果你能准确察觉自己的内心需求,并在与伴侣发生冲突时明确的表达出来,冲突反而会演变为抚慰和疗愈。

(2)放弃“完美父母”的概念。

如果你意识到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你的内心,你应该回到童年,去感受父母的爱,也许你认为父母对你的忽视和不重视,让你感觉自己不被爱。而事实上,父母不是完美的人,他们爱你的方式也许不合适,但并不影响爱你的分量。我们也终有一天成为父母,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完美的父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自己孩子的爱。当你能发自内心感谢你的父母,能够去接受他们对你的爱,你的需求就再也不用在伴侣身上去寻找。

当你和伴侣已经进入了“剑拔弩张”的阶段,想达到两人关系和谐似乎有两个办法:一种是离你的伴侣越远越好,实际上这只是相对和平;而真正的和谐是情绪成熟,只需要其中一个人决定:“我想长大,婚姻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亲密关系就会向前一步,“启示”之光也终会到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