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历史-04 | 帝祚永延东岳庙
又到了周末,“发现身边的历史”计划继续走起。
前三期参观的都是和皇家关系非常紧密的地方,本来想换一个稍微平民化的地儿,最终还是访问了跟皇家关系扯不开的去处——“东岳庙”,这庙也在各本关于介绍老北京或古建的书中多次提到。但是,它的历史却比前三期的主角都要悠久100年。
参观东岳庙也还有一个小因由:非古皇城区域。它地处朝阳门外,现在紧邻朝阳门外大街。和很多古建筑一样,它也被现代环绕。
很久以前,坐公交车第一次经过东岳庙,当时差点把繁体‘岳’字看成了简体‘狱’,现在想来也是有趣。隔着朝阳门外大街六车道+辅路+自行车道,正对着东岳庙有一个高高的三拱门洞的琉璃牌楼。牌楼孤零零的立在现代语境之中,显得特别突兀,当时川页家就想:单独摆这么一个牌楼也忒奇怪别扭了,竟然还有一个反动的题字“永延帝祚”。
川页君与琉璃牌楼这种尴尬的印象一直保留了十几年,虽然后来无数次经过,但是始终没有动过心思去了解为什么。
因为最近读过的一些书(上文提到的),终于豁然开朗:原来那“反动”的牌楼在过去的600多年里曾经就是东岳庙的正入口。想来,这大概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奇特的构思了:朝阳门外大街穿东岳庙而过,将牌坊和庙门分隔大路两旁。
东岳庙始建于元朝,明清又翻修,最终给该庙定命的是明英宗(就是那个在土木堡被逮的皇帝)。该庙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庙宇,里面供奉着道教各路神仙。
今天去参观(也是第一次参观道庙),才感受到国人受道教影响之深,国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可以在道教找到各种影子:正直、忠义、孝顺、为善、博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福、增寿、不杀生等等,而这些都有对应某个司里的神仙来掌管。
说到道教的神仙,那是真的多啊,分门别类各司其职,基本上把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都照顾到了,在某种程度上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比较像,只是在细致程度上后者更甚。因其多样性,道教甚至可以把佛僧包容进来,强调对佛和僧的尊重、保护与认同,这一点是我个人有些惊讶的。
而道教的神仙世界也是很有意思,神仙们的等级、职责、功能的划分基本和人类一致:公检法都有,还有各大部委管工商行政农渔业,不一而足。道教的神仙们世俗化很厉害,强调人行善、正直到一定境界是可以升天为仙,诸如八仙、岳飞、钟馗、关公和秦琼、甚至韩愈亦可成为土地公公,只是好像自宋朝后就没什么人升仙了。
刚好川页君我这几天正在看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的门派“全真教”,正是道教,现在回想起来,金庸先生对道教的认识的确是够深刻,川页君甚至推测金庸先生是个道家人士。也是巧了,《射雕英雄传》的背景也是元朝初年,而东岳庙也是元朝中后期而建。正是丘处机给成吉思汗洗脑成功,元朝才如此重视道教。
东岳庙在康熙年间被赐“勅建东岳庙”,意思就是皇家盖章了。现在的正门牌匾和主殿“岱岳殿”的牌匾都是康熙所题,在院子里也有康熙爷立的碑亭。而乾隆为了看齐爷爷,也在西侧立了同样等级的碑亭,亭前各立一马。因此,东岳庙的建筑等级竟然能够高达“单檐庑殿顶”和“6个吻兽”这种档次。
乾隆御赐碑亭,三口老外在拍照庙宇后院现在已经改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常年都可以看到中国道教发展演变的介绍,很是详细。后院也是举行庙会的主要场所。话说每年农历3月28日东岳庙的庙会也是独有特色非常有名。而看到道教的发展史和展品,不自觉的就感到有些亲切--好多都是武侠电视剧里的素材(貌似很多国人都是从武侠里认识道教的);同时又不自觉的好笑,比如说拂尘是道士们用来驱赶蚊虫的,这个就有点失望了,也难怪今天参观被蚊子咬得到处都是胞。
然而,不得不说,道教还是有他的自洽逻辑的,才能在国人知与不知之间按照道教的思想和规范在生活与传承,香火不息。
善恶必报:乘除分明 毫厘不爽说几点感想:
1. 东岳庙里有很多充电的地方,都在后院的展厅,非常方便。
2. 参观庙宇,还是摆正对道士们的认识,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说有笑,也会玩手游,也会随地而坐。
3. 门票10元/人,只收现金。
4. 带小孩子参观一定要谨慎,毕竟供奉的牛鬼蛇神太多,怕孩子晚上做恶梦。
5. 据说“狮子头和酱肘子”都源自东岳庙,现在是吃不到了。
6. 出去逛景点还是越早越好,川页家今天下午两点到,差点没有逛完。东岳庙开放时间-”08:30-16:3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