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de学习

Glide源码分析(七),总纲思路梳理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14人  vb12

原文: https://blog.csdn.net/nbsp22/article/details/80666090

对于Glide源码分析,基本已经接近尾声,整体下来,整个Glide工程代码量还是比较大的,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设计模式也很多,很值得研究一下,这里我贴上github源码中,关于glide工程的一张简单的引用关系。如下:

glide.jpeg

这样大家面对这个强大的代码库也就不那么不知所措了,最核心的也就是library库,glide相关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里面的。上层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扩展,比如volley与okhttp3等。为了方便大家自己研读源码,我这里给出我在研究的时候一些简要的思路。

  1. 整个glide库运行时,会构建一个单例对象glide,它里面负责注册一系列的ModelLoaders和对应的ModelFetchers以及一大堆的Encoder与Decoder对象。其中ModelLoaders与ModelFetchers负责从数据源加载数据,远端或本地DickCacke;Encoder负责将数据保存至本地文件,Decoder则是一个反向的操作,负责从本地解码数据。
  2. 整个运行中,只会存在一个Engine实例,一个ActiveResources,一个MemoryCache,若干个RequestManager,若干个Target与Request,一个Request中会持有一个其加载到的Resource。RequestManager与Target是与生命周期绑定的,在RequestManager中会根据生命周期方法调度其所有的Request对象,让它们取消或者重新加载。
  3. Request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的是SingleRequest,它里面加载成功会会持有一个EngineResource资源,EngineResource内部是一个引用计数,当计数减到0时,等待某个时机,Request被clear的时候,会将EngineResource资源从ActiveResources移动至MemoryCache,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二级缓存策略,有效提高命中率以及防止过多的操作MemoryCache造成内存抖动。
  4. 每一次图片加载,不论是缓存命中,亦或是远端加载得到的,均会创建一个Request对象,同时添加至RequestManager中被管理起来并进行调度,使之也拥有生命周期。
  5. MemoryCache一般是用在于多个页面之间,这里以Activity为单位,比如A页面被销毁,则A中对应的RequestManager中加载的资源会从ActiveResources移动至MemoryCache,这个时候再进入B页面的时候,如果此时B页面也加载相同的资源,那么此时MemoryCache会被命中,同时又会将资源从MemoryCache移动至ActiveResources。
  6. glide一次加载大致是load创建一个RequestBuilder对象,而后通过Builder对象可以设置大量的参数信息,最后是调用into创建相应的Target以及Request对象,最终调用Engine模块启动加载。
  7. Glide在加载成功之后,在onResourceDecoded中会对decode过的资源,再做一次transform,我们设置的一些属性比如CENTER_CROP、FIT_CENTER变换等,会在这里进行转换,最终通过Target渲染到对应的View上面。
  8. 源码中涉及到的很多主要的类,需要仔细研究,比如Target、Resource、ModelLoader、DataFetcher、ResourceDecoder、Encoder、Key等,宏观上先理解它们的用处,而后就更容易理解代码的微观过程了,需要很有耐心的研究。

“Reading the fuck source code!”整个Glide源码相对非常复杂,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每一处细节都掌握的清清楚楚,关键是理解别人设计的思想,可能光看这些文档,显然是无法理解代码中的正在奥妙之处的,这里我也只是列出了我在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要点,也仅仅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纸上来得终觉浅,如果想深入一个模块,还是必须得亲自实践,不断的看代码Debug,不断的阅读源码,从源码从找到答案,解决自己的疑惑,借鉴别人的优秀设计,这样自己才能进步。讲了很多源码性的东西,Glide提供的自定义扩展模块也是相当的灵活,包括替换成自己的loader,换网络加载库等。最后我会分析Glide一些比较实用的地方,在源码的基础上做一些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