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老师的家庭教育日记(37)
2019/8/15(周四)阴 凉爽
在大连的第三天
今天孩子对我简书中过多描述她的日常提出异议,我尊重并接受孩子的意见。改了简书名,也尽量少写女儿情况,重点是自己在日常中感悟到的家庭教育智慧。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孩子按时起床了,我没有去催促,慢慢按照自己的节奏形成自己模式。
早上起来孩子拉肚子,跟我说要不你提前去吃饭吧,孩子开始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非常不错。我给孩子发了一个元认知干预成功的案例,一个少年自己的现身说法,希望孩子能够看到,在关系好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一些正面的例子。
昨天孩子的作业写得不错,上午咨询的时候。我们带给老师看了,老师在肯定孩子的同时,提一个建议,就是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建议不要看手机。老师的建议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休息看手机,孩子对手机的兴奋点,会对孩子写作业产生痛苦感受,长期下去会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焦虑情绪。
孩子一下子炸锅了,理解为要剥夺她使用手机的权利,后面美好生活就没有了,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整个上午就都卡在这个点上。
为什么写作业中间休息时不要看手机,这个普通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孩子却要始终坚持这个底线,做不到呢。我理解这是孩子内心的一种信念,玩手机已经成为孩子唯一放松的方式,也是一个信念的支撑。在教育中,我们要求孩子做不到的地方,孩子就与父母的关系产生对抗。
只有慢慢让孩子自己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后,孩子才会自己主动不要看手机。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孩子会把这件事情解读成对自己领地和信念的剥夺。手机目前也确实是孩子唯一快乐的源泉。
孩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需要他人的认同,也特别坚持自己的领地。通过这一次的冲突,也感觉孩子自己的领地意识非常强。
在孩子的思维模式里,有一个以偏盖全的模式,一个暂时和局部的事情,会被解读成永远的和全面的事情,从而可能产生单向和灾难思维,甚至是抑郁情绪,总是感受无边无际的黑暗或者危险。如何与孩子再三准确表达信息的内容,确认对方收到的信息的原貌,这与孩子沟通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孩子自己的这种调整放松的方式可能真的是最适合目前孩子的状态,只有她自己最了解自己啊。
上午回来的心情都不是太好,孩子的状态也不好,回去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中午妈妈打电话给孩子,听到孩子的哭泣的声音,说他们都欺负我,我要回家。感觉强势的孩子背后还是一颗脆弱的心。
中午去咨询的路上,我由于也在情绪上,提到了昨天晚上妈妈强调不能点外卖的要求,我当时感觉犯了一个错误,在这个时候让孩子的情绪变得糟糕,对咨询来说只能是灾难了。
当时我为什么要脱口而出那样的话,现在坐下来觉察,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还是对孩子状态不满,根深蒂固的模式是要通过惩罚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你表现不好,我就要进一步惩罚你,剥夺你快乐的权利。这是家长的权威,同时也是家长的负面情绪在作怪。要通过惩罚来让自己的情绪好过一些。这是我们家长长期以来与孩子没有建立好的关系的根本原因啊。
正面管教里说,你想让一个孩子变好 ,为什么先要让孩子的感觉变糟。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性的做法,是长期的固有模式,自己也无法马上控制和改变的一个点。也是要成长的地方。
下午的咨询,孩子明显是有情绪的,一进咨询室就嚷嚷要睡觉,说没有睡好,咨询师给了10分钟的睡觉时间后,孩子还是闹,说要睡两个小时,甚至说不是我自己想来的。有点胡搅蛮缠的感觉。
我表明立场,孩子对我的不满立即发作了出来,如泰山压顶之势,咆哮而来,既让我感到诧异,也让我感到难受。整整讨伐了我半个多小时。
当时我的整体感觉是挫败的,想想我是慧通老师 ,一直努力在家庭教育的领域学习并积极帮助别人,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认识我的,我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形象,有那么多的不满,有那么多的缺点,有那么多的误解,而我却一直自以为是用户我的方式在爱着孩子,也了解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以为的永远只能是我以为的,千万不要以把我以为的强加到孩子身上,以为孩子也是这么以为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的重要,你一直以为的爱,可能孩子感受到的是伤害,是束缚,是痛苦。
孩子说之前十四年是为其他人而活,现在要为自己而活了,要做自己了。在这一点上,我也感觉到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的失误之处,当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我们与孩子交流后,发现孩子在学校讨好别人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学校过得很累。当时我们学习心理学,认识到讨好型人格的这个概念及危害,所以当时我们鼓励孩子不要去讨好别人,要为自己而活,但由于孩子自己理解、把握和运用得不是那么准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孩子决定不去讨好别人,真正做自己了,但在学校似乎得到认同的人越来越少,在家庭里对父母的付出也不在意了,对不去上学的内疚感也减少了,只在乎自己的结果是,在实践中遭遇的挫败反而越来越多了,家庭关系也多了更多的矛盾,孩子返回学校带来新的困难。
所以,对讨好型人格这个西方心理学的观点,一定要辩证地来认识,一个人一定要活成自己,首先爱自己,这是前提。但为别人着眼、体谅别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伟人周恩来身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人的价值感就是来自于别人的认可和评价,如果我们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是很难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一定会带来适应社会的挫败感。
一定要把握好平衡和度的问题,为别人考虑,只要不是超过了度,就是优秀的品质,超过了度,就成了为别人而活。如果孩子只为自己考虑,为自己而活的话,孩子就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了,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性格,即使满腹才华,也找不到发挥的平台和合作的伙伴,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在与孩子沟通中能够不给孩子贴标签,但现在来看没有真正在意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特别是在自己内心深处还有对孩子的不认同,在提问的语气上可能隐藏一种质疑,在监督孩子时可能带有一种不信任,在讨论问题时潜在的用语可能就有一种不接纳。孩子太敏感了,只要孩子一有这一种感受,就不愿意与我们沟通了,同时也会产生条件性刺激反应。
只要你对孩子不认同不接纳,孩子的改变就没有起点。
孩子控诉了爸爸那么多的问题,内在本质是非常在意爸爸对她的评价和认同,在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被爸爸接纳和接受,在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有巨大的挫败感,往往心理出问题的孩子,很多都是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
同时孩子的讲话模式,几乎同我们跟孩子讲话的模式一模一样;一些内容和方式又带有很多年前妈妈与我冲突时的特征,貌似我和妈妈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在我与孩子的关系中又重新开始了呈现。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亲子关系的本质就是夫妻关系,在生活中我再一次深刻理解了这一教育名句。
晚上我和孩子的心情都有些落寞,相对无言。我把下午咨询的录音发给了妈妈。妈妈打来电话给予我一些安慰;同时伙伴们对我的家庭教育日记给予了的肯定和鼓励,给我能量。
在这一次的冲突过程中, 我再次体验到稳稳站住的重要性,咨询师在这一个过程中一直心平气和,稳稳接住了孩子的情绪,顺着孩子的话题,接纳孩子的情绪,又敢于说明孩子的性格短板,没有让孩子感觉是家长请来一起对付她的,同时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人佩服。总体上看,咨询师有一种从上往下看的感觉,这就是元认知的智慧,是我要学习提升和持续修炼的方面,特别是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成长、修炼的过程。
冲突是成长的最好契机,今天收获体会更多:
一是孩子的状态非常重要,在咨询过程中,要积极塑造孩子积极情绪是家长的基本功;
二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领地,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时机不到的情况下,不要触及她的领地,否则孩子就会炸锅;
三是要想孩子改变,一定是要在肯定孩子也是孩子自己肯定认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如果父母从心里不认同孩子,否定甚至是鄙视孩子,孩子是不可能改变的。想一想,一个没有被接纳的人,又有什么力量能够站起来改变自己呢;
四是父母特别是爸爸对孩子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孩子自己的内在认可度。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对孩子否定的评价,包括询问和疑问等;
五是想要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改变,智慧的家长要把孩子的缺点生发成特点,最后成为优势。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的正面价值,然后是在这一起点上改变;
六是当孩子有压力的时候,她总是要找一个对象来发泄甚至是攻击,而这个对象往往就是她认为最安全的人,譬如父母。
您好,我是慧通老师,国家认证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微信号luoluorubbie,正在陪伴初中的女儿共同成长。注重孩子内心成长、解决学习障碍及厌学辍学、培育优秀人格性格,我愿意和您一起研讨家庭教育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