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2022-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RubyloveShirley
再次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依然是回味无穷,令人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以为男主叫肖申克,讲述的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这所监狱叫“肖申克”,救赎的是这所监狱,或者说是这所监狱里的犯人和环境。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没有理想,没有希望,也从不想着改变,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机械的工作,忍受着狱警们的打骂、压迫和管束,过着“过一天算一天”的苟延残喘的生活。
在这里还想享受自由? 在这里还想心存希望? 在这里还想获得尊重与尊严? 在这里还想学习成长? 做梦,或者说连梦都不敢做。
然而,新来的一位犯人Andy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独特魅力,从精神上改造了“肖申克”的人们。
改建图书馆,从没有人成功过,那就每周写一封信向上面反应,请求改造监狱里的图书馆,一封信不行,那就一周两封,坚持了整整六年,最后让肖申克的图书馆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监狱里最好的图书馆,来这里看书学习的犯人们越来越多了,拿到了高中文凭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自我救赎,很多进监狱的犯人是因为文化水平太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能偷盗或者混迹帮派。Andy这样做,从根本的知识学习上弥补他们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出狱后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即使被关两星期的禁闭,也要让大家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费加罗的婚礼》响彻监狱上空。
冒着被推下楼的危险,给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帮助狱警避税,作为交换,为“同事们”赢得了啤酒。
无论何种环境,无论何种压力,外界能管束住我们的身,却无法压迫我们的心,总有一些东西是围墙管不住的,总有一些东西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是超越枷锁和有形舒服的。辟如心怀希望,辟如不屈的灵魂,辟如对生的渴望。
忙着去生,还是忙着去死。救赎在自己的心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