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一位艺术大家的童年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蝉小

残雪的名字从去年诺贝尔奖公布开始广为人知,她并没有获奖,出名是因为英国博彩公司Nicer Odds公布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她的排名一度排在第四位。

文学创作、音乐以及美术都属于艺术,残雪说:“童年是艺术的起源,理解、感受到了童年,也便等于是入了艺术之门”。很多人一开始并不能接受残雪的小说,尽管内容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词语,人们还是很难读下去,她对此表示很乐观:“二三十年后,人们会读懂我的书的”,不仅如此,她还自信的说:“我现在的文学如今除了卡夫卡之外,还站在但丁/卡尔维诺/歌德/塞万提斯等大师的肩上搞出来的”(这是给出自己的书籍超越卡夫卡的解释)。

如果你想要了解残雪,想要把她的书籍啃下,那么《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是入门的比较好的选择,这是一本将她的小说通俗化、浅显化的书,从她起步的地方(童年),找寻残雪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残雪的痕迹。

**

残雪性格内向,社交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沉重的包袱,有多夸张呢?

有着语言天赋的她入学隔天便被班主任选定为副班长,可惜这个称号从第二天开始沦为挂名称号,她对于自己名不副实的副班长身份十分困惑,但由于害怕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始终没有验证这一疑问,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困惑着。

这还不止,对她而言,买菜需要怀着赴死的决心;在学校不能不做好事,做好事要悄悄做,不能在班上拔尖出头;父母让她表演跳舞,她却恨不得钻到地下去,最后用哭声反抗,扰了大家的兴致……

对于她的各种心理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毕竟我也是一位内向的女生。而作家之所以能成为作家,就是因为她不仅能感触和捕捉到细微的感情,还能够用文字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把原貌展现给所有人。或许引起内向人的共鸣,或许让外向人走进内人的心理。

**

以前没有独立房间的残雪,根本没有个人隐私可言,那隐私去哪了呢?当然是放在心里,书中是这样写的:“那颗心啊,层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在灵魂出窍的瞬间,根本不用思索,就能感到黑色煤城的丰富。”

人心就是一个无底的储藏室,你放进去的东西越多,你的精神的层次就越丰富。残雪将所有的思想和秘密隐藏在内心,直到中年一旦写作就是高产期,而高产期在不同时间不断重复着,灵泉从未枯竭,这都来源于她小时候在心里记下的内容。

**

书籍有严肃书籍和通俗书籍之分,这件事我是成年后才懂得,而残雪从很小的时候起,脑子里就形成了有些书籍是“严肃书籍”,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得懂的,要等“长大了”才能接触的思想。并在《只有一本书的日子》向我们解释了绘本对小朋友的意义,告知什么才是真正的纯洁的、没有任何功利,也不会让俗套的思考来干扰的阅读。

**

第六章节《性格与写作》应该是所有创作者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了。

相信许多人之所以来简书或者开订阅号,就是因为自己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尽管不在这些平台创作,也会在日记本、在备忘录或者笔记本里记录和创作。

在这个章节,残雪从日记开始写,把内心害怕和疑惑、性格、以及自己写作的必经仪式感、梦境等等,一五一十对我们和盘托出,认真阅读或许能收获到不少写作方面的建议。

附上第十章的部分内容1 附上第十章的部分内容2

书中还写到了关于疾病的体验、独处的时光、家人、农村和城市以及小动物们……可以看到残雪小时候的方方面面。

读这本书我们,又可以窥探到一位艺术家小时候的所思所想和生活氛围等等内容啦,各位创作者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