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走走停停——《背影》教学札记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644人  芳语文

                          在文字中走走停停

                                  ——《背影》教学札记

                          岐山三中  侯会芳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人生就是一次次目送,总有一些背影会成为你永远的记忆。

        这是我为《背影》准备的开课导语,只可惜到陈仓初中一问,学生都学过这课了,再煽情的开场白都用不着了。场地音响、上课学生、听课老师,一切已准备就绪,来不及细想就要上课,只能迅速调整之前的教学设计了。

        第一阶段:了解学情,摸摸底子。1.学了《背影》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语言等角度来说。2.请选用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最少两个)说几句话。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第二阶段:能力试水,探探里子。你觉得作者是送别买橘之后写这篇文章的,还是收到父亲的信以后写这篇文章的?反复朗读父亲信中之句,“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讨论这封看似矛盾的信想表达什么意思。挖掘“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中“不见”和“不相见”的主观原因,再结合“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换词比较,品析得出写《背影》之前父子间的关系不好(矛盾与僵持),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愧疚自责之情。然后讨论既然是写父亲的文章,题目换成“回忆我的父亲”行不行呢?为什么?借此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了“背影”在文中的作用(行文线索、情感支撑点、叙事聚焦点)。

        第三阶段:拔高提升,谈谈“情”字。选取文中父亲的话语,读一读想一想,在“说”字之前添上修饰、限制的词语或句子。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3.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4.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5.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第一句有学生说: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填补亏空,满院狼藉,家景惨淡,父亲怕我伤心难过,所以我觉得填“安慰地”说,比较好。第三句有学生说:收拾行李,送到车上,铺好座位……父亲已经为我做了很多,但他总觉得不够,还想为我再做点什么,看见了窗外有卖橘子的,就想再给我买一些,所以这里可以填“想了想”说。还有个学生抢着说:也可以填“假装平静地”说,因为父亲不想让我看出他因丧母失业而悲伤难过,所以刻意掩饰,还给儿子买橘子,让儿子觉得家里情况并不是走投无路。第五句一学生说:父亲送儿子去异地上学,安顿好了一切,却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这里我选择填“不舍”。第二句有学生说:“我”“再三”劝父亲不必去,而且一切都已嘱咐好,可是父亲终归不放心,还是觉得自己去才好。所以我认为填“坚定地”比较好。第四句一学生说:父亲买完橘子,默默地陪了我一会儿,眼看就要发车了,他不得不离开了。但他仍不放心儿子,即使儿子已经成了大小伙子,在他眼里却还是个孩子。因此,这里我填“不放心地”说。还有个学生说:父亲要离开了,尽管他百般掩饰,但内心的失落一定是有的,填“低着头”说也是可以的。

        通过讨论和补白,一个样貌平庸不善言谈,为儿子遮风挡雨却尽力掩饰家境惨淡、顶天立地的父亲,逐渐被学生从文本中挖掘了出来。

        儿子的态度呢?学生们从文中找出了两个句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复朗读之后,学生抓住“聪明过分”和“太聪明”品析发现当时儿子对父亲是不理解甚至不屑的,现在完全理解了释怀了,且因自己这么多年与父亲僵持而感到自责愧疚,所以才写下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少年不识父爱重,识得父爱不少年”。

        一节课,在文字中我们找找读读,停停走走。此刻回想仍印象深刻,和学生一起品读的课堂让我收获很多。

        1.课堂教学首先要找到起点。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八问中就提到:上课前,先要问问学生知道什么。这节课如果我不调整思路,仍然按照当初通知的第一课时设计去上,学生肯定觉得没意思,思考也不会这么深入,对文本也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课堂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惊喜。看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积淀,由此确定课堂教学从哪里开始真的十分重要。

        2.语文教学要深入到文字中去。王君老师说:“在文字中出生入死。”的确,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通过对文字的品析深入挖掘文本。就如这节课一样,从“不见”“不相见”“他终于忘记我的不好”中发现父子俩人的主观因素,原来父子多年僵持,直到读到父亲来信时的自责与愧疚便跃然纸上。如此一来,语文课的语文味便落到了实处。

        3.语文课堂要注重朗读指导。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要注重朗读是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朗读不只是读出来就可以了。每一次朗读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由浅入深一步步通过读抵达文章的心脏。朗读指导可从重音、停连、语调、缓急、情感等方面入手有序进行,如果再加上教师的示范朗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整合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容易很多也会深刻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