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每天写1000字

关于聊天那些事

2016-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书写字的格格妈

刚刚带着两岁多的宝宝旅行回来,腰酸背痛头脑发昏(妈妈们应该懂得这种感觉吧?)没多少时间进行修整,几天没读书写字心里直发慌,来一杯咖啡提提神,来几篇鸡血文充充电,顿时满血复活,脑子重新运转起来,可以开始写字了。今天我们聊聊与人聊天的话题吧,生活琐事,人人会遇到,相信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体验和感受,希望引起你们的思考和共鸣。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同人打交道的人,也很少主动接近别人(现在想来,跟我成了朋友的人中,大多都是别人主动接近我进而成了朋友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常常与不同的人聊天,不管是应付的还是发自肺腑的,不管你充当的是诉说者还是听众。在我这点不算丰富的阅历中,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种典型的聊天体验:

第一种:疲惫应付型

因为不喜欢,所以应付。

1、工作上的场面应酬:满脸假笑,时刻谨记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2、相亲:没话找话,尴尬憋笑,还要故作矜持。

3、官场求人办事的场合:搜刮脑海中最后一个溢美之词,竭力激发对方良好的自我感觉甚至自我膨胀感。

(前两种入职场的人皆有各自的体会。找官府、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体制内单位或者国企之类有点小权的人办过事的,才能有第三种体会。这几类多是一面之缘的交情,算不上朋友,不必多说,我们重点聊聊第四种。)

图片来自网络

4、没营养的闲聊。这是我目前最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每天面对的场面:几个男女聚在一个办公室闲聊(国企单位典型场景),内容要么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要么就是自己家的那些家务琐事婆媳关系夫妻问题,另外一个大主题便是充满虚荣浮夸或自我炫耀式的所谓买买买经验交流、自认为的着装品味或者只知皮毛的育儿之道。纯碎是一些完全无营养无价值的话题,一堆影响情绪的垃圾信息,令人很反感,但有时候也不得不应付几下。这样的时候,如果不是只有一两个人的小范围聊天,我通常选择带起耳机听音乐读书。这种聊天里,你还需加倍小心着,在这个几乎抬头低头都是熟人都是裙带关系的小地方,说话需要相当谨慎,说别人的事吧,搞不好就传到别人耳朵里了,说自己的事吧,搞不好就成了许多个别人议论的对象或闲话谈资。即便是高大上的外企里,搞不好就有你不知道的隐秘关系,不小心说错了话。总归这类没营养的话题,少参与甚至不参与(不说也不听)为妙,既节省时间又耳根清净,何乐而不为。

第二种:期盼享受型。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种朋友,即便我们再内向不爱说话,也总能让我们兴奋起来,不由自主打开话匣子便一发不可收拾。和这样的朋友聊天,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无比享受的。那种聊天,我们会激动地抢话说,互相激发着各种灵感,脸上都放着兴奋的光。说到这里,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我儿时伙伴老曾同学。她可谓是一个奇女子,她是诗情画意充满浪漫情怀的江南才女与果断干练能拼能杀的职场女强人的矛盾组合体,也是我身边的三毛再现、董明珠附身。她的故事多到说不完,改天再给大家详表。今天先分享一下我们聊天的感受。我们之间的话题可以无限敞开:儿时趣事、过往经历、读书心得、生活经验、家人琐事、个人情感、人生规划、未来打算,各种人性的、心理的、性格的、血型的、生活的、职场的、社会的、观念的、男女的、婚姻的、育儿的、旅行的、审美的、隐私的话题都能成为我们深入探讨和剖析的内容。每次聊完都心情无比畅快,心间敞亮敞亮的,感觉各种眼前的过去的心理的问题迎刃而解。我们的聊天是毫不设防的,这种程度也是难得,可能跟我们从小就相识有关吧,用我们的话说,连相互的家底儿都清楚、十来岁睡过一个被窝的人,有什么可隐藏的。(不过我想想,我们的聊天或许也不能太频繁,以稀为贵,好久不见才会聊出最好的效果,如果每天在一起可能聊得也会越来越没有营养吧,缺乏火花。不知道,现在我们分居遥远的俩地而且都拖家带口,想多在一起聊几个小时都是奢望,更别说几天了。)我们是那种不常联系但心里会常常挂念的朋友。每每忆起我们俩盘腿蜗在沙发里酣畅淋漓地聊天的场景就心痒难耐,不知何时再能有这样的机会。读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你的那个“老曾”呢?

第三种:轻松畅聊型。

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在一家先是民企做大后卖给了外企的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小领导,下辖的部门成员是三个80后小女生。虽然那家公司一年的经历让我无比扭曲且后悔,但是也庆幸能有机会认识了她们三个。她们几个的性格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豁达开朗,在她们那里似乎这个世界没什么隐私秘密可言,其中一个的率真更是像极了《欢乐颂》里面的曲筱筱,她的热情让不爱麻烦人的我无法拒绝,她的豁达能让我这70后的沉稳与谨慎显得没有必要。

虽然我虚长她们几岁,但私下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我光荣成为大龄女青年又名剩女的时候,她们三个比我家人还着急,四处给我搜刮相亲对象,还帮我矫正与异性聊天中的口吻措辞。跟她们一起聊天,一方面我可以毫不设防地畅聊自己的想法、感触甚至一些生活私事,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完全不用考虑措辞。另一方面,从她们的内容里,你也能听到很多新鲜的有趣的话题,还有一些在我看来很奇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常常让我不禁感叹:哦,这个问题原来可以这么轻松,这么有趣。在她们面前总能让我卸下那些沉重的谨慎的东西。至今都能回想起许多令我开怀大笑的场景。

想起一件趣事,那一次聊天我生生把嗓子说破了。那时候我们都已各奔东西,好久没见。但那段时间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然找到了旧时初恋(那是一段长达12年的爱的等待,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浪漫的故事,待日后再细表),突然由让她们发愁的剩女变为热恋中女子的时候,她们真心地替我高兴,并强烈要求当面讲述细节,于是就有了那次聊天,从见面开始讲述,一口水没喝,一个多小时后去附近餐厅吃饭,路上突然我就失声了,忙打电话给医生男友咨询,他说说话太多嗓子破了,路过药店买了药,然后坐在餐厅继续用沙哑到不能连贯的声音接着叙述我那激动人心的偶遇,叙述我们长达12年的等待,叙述我们的美好愿景…朋友不停给我递水,并如我一般地激动着,发自肺腑地分享着我的幸福。

这就是我的几个小朋友,她们浑身散发着坦荡与真诚,她们会让你体会到职场少有的真心关爱,而且是小朋友对大朋友的那种。当然,我也会跟她们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工作及职场经验,也曾用我不够丰满的羽翼保护着她们不被上面的畸形领导“欺负”。我们之间的友情像极了安迪和曲筱筱。

图片来自网络

跟这样的朋友聊天,就四个字:轻松、愉快。

第四种:促进进步型。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种朋友,跟她聊天,你总能接触到新的信息新的故事新的话题新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她们能使你视野开阔并增长知识,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你进步与成长。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在最近几年里对我的影响无比大。小到穿衣品味,大到人生规划。我们因为都曾有过北京的生活经历也因为我在现在公司做了一件让人“敬仰”的事情而走在了一起。现如今,她成了我的广播站,不仅广播公司的各种新闻、消息,也给我播放外面的精彩世界,以及最近流行的吃食、音乐、热播电影韩剧日剧、以及私家收藏的各种网店,总之一句话,她的“推荐”我“狠”放心。与她聊天多半时候是她说我听。她的话题张口就来,且包罗万象。她可谓神通广大,交友甚广,也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特殊人群的故事,比如“拉拉”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特殊习性,比如各种fans的联络及组织活动方式,比如开一家奶茶店需要怎样的流程和面对怎样的人。她也是一个“办法总比问题多”的高级践行者。很多方面,我很佩服她。

我们在同一家单位工作,从去年开始整个行业变得不景气,年轻人纷纷走出去另谋出路。在这样的情境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边焦虑着边被动等待着转机的自然到来,而没有过多主动的思考和行动上的努力。而这段时间里,她不时给我传达着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外面的机会多么诱人…做为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不能在这里死等必须走出去…要不我们一起出去创业吧(然后还能说出一大套的规划和方案,绝不是天马行空漫天想象的)…要不要考虑移居甚至移民(并进行了各种实地考察,了解了详细的可能性和流程)…虽然今天我们依然看似在原地,虽然她说的时候有时候让我有那么一点点反感(主要是两家面临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不同,适合对方的方案未必适合自己),但回过头来想,是她每天的敦促推动了我不断的思考和行动,我们正在努力地一点点地改变着,未来的方向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尽管外在的困境依然没有改变,但我们已经真正地走出了心里的绝境,大步走向内心笃定的未来。

这样的朋友,你有吗?

第五种:互为补充型。


图片来自网络

前面提到的多半是女生和女生之间的聊天模式,与异性的聊天,我不是有太多经验,就简单说说看法。总体感觉更多是相互提醒的互补模式,即双方借助男女在看问题角度方面的性别差异互相完善思路想法,话题多半聚焦在工作方面(大到行业前景,小到个人发展甚至工作中的小问题)、人生的、情感的方面,参考一下对方的看法想法,有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与异性朋友的聊天,话题通常比较大,比较理性,比较宏观,基本不涉及家长里短吃喝拉撒的小事。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把你的朋友们对号入座过了?期待你的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