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小误区

2019-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龙桂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在这十几年已经深入广大民众的内心了,大家都想理财。不管是否行动,至少是都是有这个念头的。甚至于,就算你觉得自己没有想,其实也是一种理财:漠视财富的理财方式。看,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理财方式而已。那么,既然大家都想要理财,我们今天来看看在理财道路上,我们走过哪些坑?有哪些坑是可以避免的呢?我们今天简单来看看常见的理财小误区,希望以后少中招。

第一个误区:有钱才理财,没钱理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理财是有钱人干的事,一般的工薪阶层只需保证家庭收支平衡,如果小有结余就更好了,由于没有很多积蓄而觉得理财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片面的理财观念。

省钱、节制消费也是一种理财,家庭消费要量入为出,合理管理现金流,做到健康合理消费。同时尽量多储蓄,多积累资本。如果家庭积蓄达到一定额度就可以考虑配置理财产品,来获得更大收益。实际上,积蓄越少,才越需要理财。

第二个误区:不负债、不贷款才是最好

几千年来,国人早已习惯无债一身轻,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现代金融体系下,越有钱的人负债越高,因为负债意味着控制和调动的金融资源增加,也就可以去做更多的投资,产生规模更为庞大的收益。

合理的负债是需要的。如果你运用好它,那么可以发挥杠杆效应。当然,可以随意负债,也不是说负债越多越好。债务也分好坏,只有那些在可控范围内的、可以创造价值的负债才是好的负债。

良性负债可以抵御通货膨胀,有的可以通过借款投资获得比贷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有的可以促使自己的资产更快的增长。

第三个误区:年纪轻轻,不用理财

当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基本的吃喝拉撒时,国外的父母早已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我们所熟知的巴菲特等国外投资大佬,都是早早开始接触和管理金钱。

越早开始理财只会让今后的生活更加轻松。比如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一系列大额刚性支出,若临到支出发生时才去准备资金,就会因仓促造成理财目标无法实现。

目前金融机构可提供的理财产品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客户,在投资起点上做了细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都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理财。

第四个误区:会花钱才会赚钱

这句话只是人们为了满足购物欲的自我催眠吧,怎么越听越像鸡汤呢。事实上,当你有了更多的资金积累,理财门路会随之增加。

三五千块的积蓄做尽理财,收益也乏善可陈;一两万可以慢慢有一些选择;五万起,银行的理财大门开始向你敞开;三五十万,就会有更高收益的理财方式在你面前出现了。所以想要理财渠道更广,少不了本金的积累与平时的节省。

明白了这些道理,认真选择值得信赖的平台。用心坚持,投资目标才会实现。

第五个误区:有零风险的理财产品

很多朋友在咨询投资建议时会问:有没有零风险的理财产品?有没有收益高但风险低的理财产品?

殊不知,风险向来和收益成正比,高收益一定意味着高风险;所有宣称“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为吸引投资者,很多理财公司甚至推出所谓“零风险”理财,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以达到快速吸金的目的。

不想血本无归,投资前一定要警醒: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投资时一定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要对高收益产品有明确的风险认知,即使投资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应该合理分散投资。

第六个误区:保险都是骗人的

很多人都认为保险这东西就是骗人的。但如果保险骗人,能骗上300年的历史么?国家还给颁布《保险法》让它去骗?

保险本身不会骗人,很多人觉得“保险骗人“是因为:在中国,保险人员多数避重就轻,过多强调保险的理财属性,少谈甚至不谈保险的基础属性——保障。

事实上,保险通过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帮助个人减少经济危害,保证其在受到损害后能转移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均衡。

这6大理财小误区,希望能帮助你少踩坑,尽快走向正确的理财道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