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一片藤叶》说写故事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言明语

用生命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用善良的心灵编造一个真实的谎言。这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著名作品《最后一片藤叶》的主题。我非常喜欢《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中的这篇小说,看似写了很小一件事,但是内容却能让我们感到震撼,这也是从小处入手,写出挽救生命,留下希望的伟大思想。

我们在写短篇小说和故事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名家的写法,也就是说可以用他们在小说艺术处理上比较鲜明的特点。这篇小说就是这样,重点就在小说的结局上,让我们读完有一种意外、没有想到的结果。真正的做到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写小说故事就是这样,我们经常说写作风格,那这个风格到底是什么呢?多读几篇类似的名家作品,然后动笔试着写,慢慢就会有收获的。前几天我就写了《街边摊》,可以确定的是,我写的小说故事肯定无法与这些名家相比较,但是,我的确采用了结尾出乎意料的这种写法。尽管不是很成功,但是毕竟我写了,抛开文章前面不成功的不说,单单就结尾来说,我敢肯定是达到了预期效果的,也就是说,读者和简友们看出来反转了,感到了出乎意料。

写小说故事,可以通过写景来推动故事情节,或者说用写景来烘托故事气氛,渲染故事情节。在这篇《最后一片藤叶》中,写景的部分并不多,但是有几处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小说故事中写景,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应该是为了整篇文章服务。

“只见一个空荡阴暗的院子,20英尺以外还有一所砖房的空墙。一棵老极了的长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枝干攀在砖墙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几乎只有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这里就是描写景物的,重要的是通过人物自身的眼睛看到的,暗含着小说故事里人物的内心活动,看似描写常青藤叶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其实是在说人物对生命的态度,以及人物慢慢变冷对生命的热情。“空荡阴暗,枯萎纠结,光秃剥落,老极了……”等等这样的词汇,一下子就把当时人物的心里状态表现了出来。

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处也是同样的意思,用描写景物来来衬托人物、情节。平铺直叙不是不可以,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有人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有人喜欢穿朴素无华的衣服,这些都可以,但是如果不穿衣服,那肯定就不像个样子了。

所以,我们在写小说故事的时候,写景应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不用多写,但是不能不写。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在写小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情时,悲伤时,是不是可以写凄风苦雨,开心时,同样可以写阳光明媚。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这种想法,并且会小试牛刀。可是一旦遇见挫折,立刻就缴械投降,原本有的一点点信心变得烟消云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再也不去碰触了。所以,不要等着别人给你鼓励,自己首先要不受外力所干扰。

小处见大,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总要克服许多困难。对于那些不利于我们的人和事,不要纠结。不会才要学,如果会了,还学它干什么。以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为例,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没有什么感觉,上学时也读过,感觉也就停留在能看出来写得好这上,直到最近又读了一次,而且还查看了许多资料,又看了欧·亨利的其它短篇小说。

即便是这样,我也不能确定我说的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和看法。怕就怕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者是这篇小说的人,也会有想法。怎么说呢,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事,这是第一个敢吃螃蟹和井底下的青蛙,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既要坚持持续输出——写作,还要不断地补充我们的能量——读书。也就是说,读书和写作要建立在一个体系上,先读书后写作,再读书再写作。如此循环,做到持续读书持续写作,把这看起来好像是两件事的事情,变成同一件事。

每天抽出时间读书写作,慢慢就会变得有气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后,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会越来越好。别拿没时间来搪塞,把胡吃海喝无用的应酬,把过眼即忘无聊的刷视频,把天南地北的吹牛聊天,随便拿出来一部分,就可以拼凑出读书写作的时间了。

想写散文的,读几篇名家的散文,想写故事的,读中外名家的短篇小说。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重视起来,记住“自律是最大的自由”这句话,坚持每天都读书写作,就算不会成功地成为一位知名的作家,最起码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