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集》随笔散文中国传统文化

《樂者無敵》

2023-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宗奇
因為他們終將成為仁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出自於《論語·雍也6.2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自於《論語·述而7.20》)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出自於《論語·季氏16.9》)

《論語》中的“孔子”属于“樂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因為《論語》中的“孔子”自己説: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出自於《論語·述而7.20》)

(《論語》)中的“孔子”否定了自己是(生而)“知之者”←説自己“好古”(←出自於《論語·述而7.20》);

↑所以,←↑基本上我們可以確定,←↑《論語》中的“孔子”←他至少是“好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論語》←中的“孔子”,

↑他至少属于“好之者”(←出自於同上)。

↑《論語》中的“孔子”←→是有‘好’(←應為讀四聲之義)的。

↑但,“敏以求之”←摘自於論語·述而7.20》),←

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了……

↑故,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出自於論語·雍也6.21》)

↑“中人以上”(出自,同上)←你可以跟他説:我為什麼“敏以求之”(←出自於論語·述而7.20》)。

↓“中人以下”(←出自於《論語·雍也6.21》),←《論語》中“孔子”的意思是:↑你完全没必要跟↑這種人←既:中人以下、←包含中人←既:中人及以下……)説:你為什麼努力……”(←既:敏以求之”(←出自于論語·述而7.20》)。

↑既:中人,←及以下……←理解不了有‘好’(←既:讀四声之義)的人←他們為什麼敏以求之”(←摘自于論語·述而7.20》)的那麼努力……

↑换句話説:就是‘中人及以下是没有‘好’的’。

↑道理是這様的。

↑有‘好’←出自於論語·述而7.20》)的人,

↑是属于《論語》中,“孔子”←所説的:“中人以上”(←出自於《論語·雍也6.21》)之類。

↑“中人以上”(←出自於,同上)←之類的人……

↑他們是能找到自己的‘好’←讀四聲之義,←出自於論語·述而7.20》)的。

↑而,“中人及以下”的人……《論語》中暗含:←既:中人及以下)是無法找到自己的‘好’的。

↑道理是↑這様的。

↑既: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出自於論語·雍也6.21》)。

↑那麼,“上語”←出自於論語·雍也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究竟是什麼?

↑所謂上語”(←既:語上←之“上”←出自於論語·雍也6.21》)),←私以為,既:

‘因為有‘好’←继而“敏以求之”的成為了“樂之←這中間的過程與感受’←即

↑既:我從小學就知道《論語》中的“二则”、“三则”……

↑但,直到我二十六、七歳的時侯,←我才正式的研讀論語……

↑這之間,我從没想過要買一本《論語》看,←没有的。

↑直到我二十六、七歳買了一套四書五經、←我正式翻讀《論語》←我才找到了自己的

↑我二十六、七歳的時侯,←↑我←我認為我……)成為了↑《論語》中“孔子”所説的:好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找到‘好’←出自同上)之後,

↑我開始‘敏以求之’←摘自於論語·述而7.20》)。

↑這個↑過程……←↑→我真的很開心!

↑有個名詞←↑叫:‘法喜’。

但,↑你讓我描述‘法喜’,←我可以描述

↑因為毕竟是我亲身經歷,←而且我的法就是:寫作、←就是:“描述”……

↑我‘敏以求之’←出自于論語·述而7.20》)的方法是憑寫作。

↑所以,我可以‘給你’描述↑何謂法喜……

↑但,←↑→↓這就是:上語(←出自於論語·雍也6.2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有‘法’的人,←↑既:“中人以上”←出自於論語·雍也6.21》)←不用聽,

↑因為↑也知道什麼是:法喜……

↓没‘法’的人:無‘好’之人,←既:中人及以下”(←出自,同上))聽不懂,

理解不能。

所以,我“描述”給誰呢?

法喜←就是:當我用‘寫文章’←這種方法‘敏以求之’←出自於論語·述而7.20)……←當我寫完一篇文章之後,

↑我會興奮的独自起舞……

↑因為我的想法、我的思路、我的技藝、我的認知又提升了;

↑這難道不值得興奮嗎?

↑憑我自己的技藝,←改變了我自己的想法……

↑就像《孟子》説的: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出自於孟子·盡心上

↑這就是:法喜。

↑‘敏以求之’←摘自於論語·述而7.20》)←↑也是因為親身體會到了↑這個‘’字。

人呐,←↑→嚐到甜頭之以後的‘乐在其中’,

与不得不為之的、不知所謂的、迷茫的……

在同一件事情上展現出風格與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後者完败于前者←既:在同一件事情上,迷茫者完敗於乐在其中者)。

↑也可説是:在一件事情上,←↑樂在其中者永遠是“無敵”的。

↑并不是説:↑在↑這件事情上,←↑樂在其中者不會輸,

↑只是説在↑這件事情上,‘樂在其中’者没有“對手”。

↑道理是這様的。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出自於《孟子·离娄下》)

↑這個“自得之”(←出自於同上)←就是:‘敏以求之’(←出自於《論語·述而7.20》)過程中體會到的:法喜

↑我們今天常説:自得其樂

↑“自得其樂”←前两個字出自於《孟子》,

(出自於)↑《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其樂”(←既:自得其樂←之‘其樂’)←就是↑我説的:“敏以求之”(←出自於《論語·述而7.20》)←過程中體會到的:“法喜”。

↑不然的話,

↑為什麼“自得”和“其樂”←組詞呢?

總之,←↑親身體會到:法喜,←之後→你就算:‘樂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了。

↑道理是這様的。

↑我説:《論語》當中的“孔子”←属于“樂之者”(←出自同上)。←是因為:“好古”、“敏以求之”(←两者皆出自於論語·述而7.20》)←已經説明了:

↑《論語》當中的“孔子”←注定會成為樂之←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有愛←既:‘好’←出自於論語·述而7.20》))、有努力←既:‘敏以求之’,←出自於論語·述而7.20》)

↑(他)怎麼可能體會不到‘法喜呢。

↑所以我説:以《論語》的叙述來看的話,

孔子應該是:樂之←出自於論語·雍也6.20》);

且,↑在“古”←既:“好古”←出自於論語·述而7.20》)←這個領域裡他是無敵的。

↑在同一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打败‘乐在其中’的人。

在同一件事情上,‘樂在其中’的人是强的。

↑但‘法喜’←跟“中人及以下……”←摘自于論語·雍也6.21)講又没有意義。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出自於論語·季氏16.9》)

↑不知道怎麼區分“中人以上”,“中人”,以及“中人以下”←皆摘自於論語·雍也6.21)。

↑但,“困而不學”←出自于論語·季氏16.9》)←應該属于中人以下”(←出自於論語·雍也6.21》)。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無文王犹興。(←出自於孟子·尽心上

↑自主學習的,←雖無文王犹興(←出自同上)的,

↑這是“豪杰”←出自同上

不得不學習的,待文王而後興者(←出自於《孟子·盡心上》),←這是凡民也”(←出自《孟子·尽心上》)。

凡民是遇到“文王”←才想著去学习……

↑“文王”出現之前,↑他都没‘提升自己’;

↑這就是典型的“困而学之”←出自於論語·季氏16.9),←属于凡民←出自於孟子·心上)。

↑即“中人”←出自於論語·雍也6.21)。

↑而,“豪杰”←出自於孟子·盡心上)、自主學習的,←就是: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出自于論語·季氏16.9);

↑這類人,←↑就是論語》中,子曰:‘中人以上’”←出自於論語·雍也6.21)的人。

↑這類人,←↑也是有機會成為“好之者”、“樂之者”←出自於論語·雍也6.20)的人。

↑在同一件事情上,“知之者”(←出自同上)真的幹不過“樂之者(←出自同左)。

法喜、自得之樂的人是最强的。

1.

↑這類人,←在孟子中,←就叫:豪杰”(←出自於孟子·盡心上)。

《孟子》←也描述過“法喜”;

他是這麼説的: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资之深,资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出自于《孟子·离娄下》)。

↑這是《孟子》←↑對于自得其樂←即:法喜)的描述。

2.

另外,“好之”、“樂之”←出自於論語·雍也6.20》),←這個“之”←代詞,←出自同左没有一定之規。

“八万四千法门”

↑誰知道你‘好’(←讀:hào)什麼呢。

----↑作者:名李宗奇 癸卯年 闰二月十五 ←於自家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