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做人根本》:一本书带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
《孝悌忠信:做人根本》一书是根据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二十堂课,主要通过讲解文言文经典的同时阐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根本,并且还结合着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以活泼生动的语言传授给人们如何经营婚姻家庭、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提升人格修养等多个方面,概而言之,便是修身、齐家、治学、为政等。
可以这样说,在这本既有文言文经典,又穿插着历史故事,同时还不离现实生活的书中,真的是带着我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现实人生的智慧。当然,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必然其中是既有精华亦有糟粕,既有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也有不太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部分。可贵的是,蔡礼旭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刻板地讲解古文,而是深入浅出地让我们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正向影响,并从中汲取更多能量和智慧。
蔡礼旭老师说:“孝,乃是人生之根本,也是中华文化之根。”以孝为基础,则有悌忠信,这三德则是做人处事的根本;而礼义廉耻便是枝干,是我们利益大众、服务社会的根本。
在书中,关于孝的典故有很多。比如,蔡老师举出周文王的事例,每天清早起床后,总要把自己整理得非常庄重,因为要给父亲问安。到了吃饭时间,他总要先看一下,确认饭菜必定是新鲜热乎的。再比如,周武王对文王也很孝敬,文王生病,武王连续照顾十二天,真的是尽心照顾着,以至于连帽子都没有解开。
周文王姬昌,周朝奠基者,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因为有孝有德,所以在所有朝代里,周朝历史最长,有八百多年。这种发自内心的纯良品质,还能给身边人以正向的影响。比如在《郑伯克段于鄢》这篇古文里,庄公在平定了弟弟的反叛之后,一气之下对母亲说了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除非是到了黄泉,否则再也不要和母亲见面了。
但是在这之后,庄公又后悔了,可是脸面上过不去,只得强忍着这悔恨。但是庄公的臣子颍考叔却能体察到他的心情。颍考叔是个孝子,并且很有智慧,他通过善巧的方法帮助庄公重新与母亲见面并且恢复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由孝发展而出的是悌,蔡老师引用《德育古鉴》中王僧虔的故事来阐述亲人之间的友悌之情。王僧虔带着自己的侄子外出,但在半路,这个侄子生起重病来。为了照顾侄子,王僧虔废寝忘食,对待侄子就好比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直到侄子病愈,才算放心。
其实,有这种无私情义的并不只有读书人,也并不只有男人才能做到这样的道义。在春秋时期,有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逃命。由于抱着两个孩子走路慢,她只得放下自己的孩子,然后带着哥哥的儿子走掉。在被齐国军队追上后,她想的还是尽力保住哥哥的儿子。这位妇人的道义震撼了齐军,不仅她和两个孩子保住了性命,并且还使得齐军放弃了进攻鲁国的念头。这便是鲁义姑的故事。
再说到忠,诸如《岳阳楼记》、《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介之推不言禄》等古文便是其中典范。我们可不要以为一提到“忠”,那就是只忠于帝王一人,实际上,这些忠臣良将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人民,蔡老师认为,只有为了天下苍生的安乐才能清除过多的物欲,这样的精神,便是菩萨精神。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全是有德行有胸襟有功劳之人,他们身上存在着现代社会普遍缺失的道德精神。
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在追随公子重耳的路上,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成为国君后,他又推辞掉俸禄而隐居在绵山,后来,晋文公重耳为逼他出来而放了一把大火,但大火连烧三夜,介之推都没有出来。最后,人们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介之推与老母的尸体。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信、对国家的忠,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不必继续交往了,因为他必然在德行上有所亏失。
在讲到“忠信”时,蔡礼旭老师说:“忠信,是一个人德行提升的动力,一个人时时讲忠讲信,他就会不断地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夫信,德之固也。”守信的人,内心必定真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切不可根据肤浅的印象而下论断,而要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了解身边朋友的方方面面。内心坚守孝悌忠信之人,即便有些小缺点小毛病,也依然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而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也不必和他们动气。蔡老师劝诫我们:谁人没有缺点错误,看到别人的错误,就要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而不是要嘲讽他人,或者学坏榜样。
了解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刻板教条地学习这些圣贤,而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比如,一个女孩子希望有好姻缘,那么应该知道,好姻缘也是自己的内心和德行感召来的。不排除世上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一再地玩弄别人的感情,但如果我们不断地增长智慧,看问题看事情看人都能看到根本上,那么我们也就能降低受到伤害的风险,甚至,还能帮助身边的人疗愈受过的伤害,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成长过程之中。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很有智慧、具备所有优秀品德。要增长智慧和才能,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太着急,那就说明内心浮躁不安,也说明并没有真正明白人生智慧是怎么回事。所以说,这本书带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学习圣贤的人生智慧,不断扩充自己的心量,提升人生境界。读懂了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收获幸福,更能帮助一个家庭乃至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人生。
颍考叔,春秋时期郑国大夫,为人刚直,有“孝友”之誉,曾出谋帮助郑庄公与其母重归于好。本文所用图片,皆来自于网络。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我是头条号“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