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风哀》阅读指南
指南前言:哈罗,感谢您在茫茫文海中与《鲤风哀》相遇。Today,我可能要化身一支讨厌的道理精,下面请容我废话几句:
举颗烂栗子:若某人将某种“讨厌噁心呸”的行为(以下简称为“毛病”)堂而皇之地呈现在您眼前,且丝毫无惭愧之意…前提是您知道他并非脑子有病,亦非等着被您挖苦嘲笑的自虐狂—
或许,我想,这种“毛病”只是在您眼中“讨厌噁心呸”吧。如果您向来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请劳烦您关闭掉此页面。
既然您与我一样,看待他人的“毛病”时往往会换角度思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那种无限循环的“毛病”理解为“特性”,或,个体差异性。如果您觉得我在一派胡言,请劳烦关掉此页面。
看到这里,相信我们有着某些相似处,至少在对待头脑中“绝对正确”的观念,天然就觉得存在一定可疑性。那么(前方鸡汤),我想,尊重特性和个体差异性大概是使我们活得较快乐、较轻松、较坦然的一种修行。
人如此,文亦如此。于是诞生了风格。
若您和我能达成以上的默契,那么不要磨叽了,我们就是失散多年的亲生知音啊—
下面我会牵着知音您的手一道愉快地进入指南正题:
“现实是不断轮回的圈”
“分裂,断层,凌乱,文风不统一,自白过多,头脑混乱,连贯性弱,比喻离奇…”
面对质疑,无从下口,说得都对,我能为我怀了两年半、如今正难产着的“毛病孩子”做出的辩解大概只有:它是记忆碎片和残缺生活的拼接。
这是一部非严格意义上回忆体小说。我不过是拆掉了几堵、大多数人头脑中认为的、必须存在的“墙”。以意识流动替换掉一切时间连词和因果连词,仅仅用“感觉、情绪、温度”连接过去和现在,梦境与现实。也就是度娘说的“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
敲掉这几面“墙”,所有对回忆及对现实的感知都在同个空间里自由穿行、交合,而容纳这凌乱的一切的空间,便是《鲤风哀》。
如果您仍有些迷惑,那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鲤风哀的结构方式,如您感兴趣,摸黑探路两年半的我必然能接受到一丢丢正向激励。
“其实很简单,是您太悲观”:假设将进入高中起到目前为止这段时期生活(作品中人物的主观心理时间)分为十个节点,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为:1、2、3、4、5、6、7、8、9、10。(比如1是进入高中、2是高中毕业、3是进入大学…10是现在的你)
那么,行文的顺序是:6、1、7、2、8、3、9、4、10、5(偶尔跳到-1、或者-10,但只是极个别情况)
这么写而不用倒叙的原因,我想它更符合我认知中的“回忆与现实的关系”—它们始终平行着。
至于其他倒叙体作品里的人物能够从1毫不停歇回忆至9,如何做到的我不得而知,但我笔下人物委实无法停下目前人生前行的脚步,将漫长、琐碎的往事从起始点不作停顿地回忆至末端。
我的“他们”仍需要生活。
于是呈现在作品里,就呈现出循环往复的“插叙、回到现实”,或许,回忆是生活的插叙,又或许生活是回忆的插叙…
*梦境*:提示过渡作用,提示文章即将从6跳到1,或者从1跳到7。(可理解为“十年前”、“十年后”、“那时”、“现在”)
OK,再来一遍:
如今:6、7、8、9、10
曾经:1、2、3、4、5
交叉:6、1、7、2、8、3、9、4、10、5
加入*梦境*:*梦境*6*梦境*1*梦境*7*梦境*2*梦境*8*梦境*3*梦境*9*梦境*4*梦境*10*梦境*5=《鲤风哀》
适合观看人群:正常人、不正常的人
不适合观看人群:太正常的人,太不正常的人
阅前准备:脱下傲慢和偏见两件套,穿上玛丽兄弟衣服。
在开始跳、跳跳、跳跳跳之前,我还想说—
如果您相信我,请试着将您的“温度、感觉、情绪”放进我的后备箱,我会带着我费事两年半拿到的“意识流”C2驾照,贴上“实习”标签,带着与我素不相识却如此信任我的您,小心翼翼上路。
谢谢您,给我机会让我载着您交付给我的一切,穿越过时间次序、情节逻辑等曾几何时牢不可破的行文法则的边界—
共同开启一场随心所欲的意识之旅。
不得不说,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