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精粹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千古名句“风雪夜归人”赏析

2021-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秦巴汉275e5477c13f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他的五律、五绝造诣尤为高远,是中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也代表了盛唐传承的正统诗风,和韩愈雄奇、李贺鬼魅等比起来,俨然名门正派。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他评价最高的一首五绝,即便和王之涣《登鹳雀楼》,柳宗元《江雪》摆在一起,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睦州司马,在赴任路上借宿时写下的。这里的芙蓉山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人到中年,流贬半生,羁旅中忽遇风雪,于山间小屋借宿。

他的标题非常有意思,甚至引起很多后人歧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其实刘长卿说的这个事,用“逢雪宿芙蓉山”六个字就能交代明白,为何要在后面加上“主人”二字?历来有多种说法,我们详细看诗,自行领会。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起句诗人不写事由,直接进入开阔的景色描写,起笔雄健,又做好了夜幕降临和风雪欲来的气氛渲染。字词简单明了,画面疏朗萧瑟。注意“贫”不是贫穷,应该是少、稀稀落落的意思。“白”也不一定就是白色,应该是指清白、少装饰。

暮色降临,远山朦朦胧胧中带着一丝苍翠。终于见到了人家,一间小茅屋孤零零的,在寒风中畏畏缩缩。

简简单单十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中的茅屋在寒气浸透中显得是无比孤零安谧,让人不由得心紧。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两句转换非常奇特,如果不细想,只会觉得好,但是总有些感觉不对在里面。诗人在这里进行了大幅跳跃,从前两句远景看到投宿房子直接完成了一个时空跨越——这也是历来赏读者的疑问所在,“归人”到底指谁?如果是诗人自己,仅仅是投宿而已,用“归人”相称绝不合适。

这个“归人”,很可能就是刘长卿安顿下来之后,在外劳作归家的主人之一。而诗人作为过客,却称回来的人为“归人”,只有一种可能——在风雪夜里,耳畔柴门犬吠,他茫然四顾,恍惚自己就是这小破屋的主人,在寒冷天地中眷恋着这一丝家的温暖。

他把自己当作主人了。

柴扉吱吱呀呀地响,老狗惊起,迎接风雪中的归人。

这不正是疲惫奔波在流贬仕途中的刘长卿所向往的一种自然生活状态吗?

这两句的转换非常大,实现了身份、时间、空间的大跳跃,构思极其独特而机巧,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引发怀疑去揣摩他的真实情感表达。即便文字充满生活气息,也不能让我们忽视诗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风雪中夜归的寒冷和艰辛,却也包含着人间温馨。诗人在创作中不提事由、不提心情,只做景色描叙,画面描写,但是我们却明明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复杂思绪:仕途之悲凉辛酸,夹杂着一些感动和慰藉,为诗人,也为我们带来生的希望。

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的标题要加上“主人”二字。这个“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在风雪夜里听柴门犬吠、神游天外的刘长卿本人。

短短二十字,留白空间是巨大的,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他的情境描写联想到不同的情感生发,即所谓余意袅袅,生发不绝。

此之为五绝上品也。

写五绝,必须干净利落,字字有力,绝不浪费任何机会展开诗意。

好的五绝,必须留有大量的“言外之意”,言尽意不尽,余味悠长。读者在字面之余,体味到更多的,甚至比原诗还要多的意思来。这才是好绝句的标准。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部的五绝。同时这首作品还有不同于普通平仄严合的地方,值得我们细致辨别。

首句“日、暮”是入声、去声,而另一个仄声字“远”则是上声,加上“苍山”两平声,一句之中平、上、去、入四声交错,优美动听。剩下几句,平声中有阴平、阳平的变化,如“天寒”、“归人”二字;仄声中有上声、去声的变化,如“犬吠”、“雪夜”;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白脚用字“远”与“吠”,也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

这种安排,让整首诗在自然吐纳之中,充满了高低错落、抑扬顿挫之美。

刘长卿在五绝中能够自然地调整字词发音变化,很难说是随心而发,可以看出他对这首作品的认真之心——这一点并非简单的平仄暗合格律说法可以带过,因为我们会发现,他在文法、标题上处处可见他的用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