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且高品质的生活——第1天
且听我讲一个节俭的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
病房里的王阿姨60岁出头了,这次来住院是来换她的心脏二尖瓣、三尖瓣。手术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咳痰(因为怕引起肺部感染)。
虚弱的王阿姨被护工扶到窗口,拍完后背后努力的咳嗽。
她抽出一张纸巾,接住第一口痰,小心的折了一下放在窗台上,吐第二口痰时,还是拿着这个纸巾来接,又折一下放在窗台上。
当她吐第三口痰时,那位护工终于看不下去了。对她说,王阿姨,咱能不能换一张呢?
王阿姨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终于扔掉了那张接了三次痰的纸巾。
手术前王阿姨就和我们一个病房,她说她不识字,平时在家就是给儿子看看孩子做做饭,最近几年身体不舒服,知道是心脏的问题,是儿子攒钱来给她看病。
“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是很辛苦的”她说。
王阿姨自己不挣钱,她所能做的是尽可能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省钱,尽量的减轻儿子的负担,连一张纸巾都要用到极致。
我虽然不赞同王阿姨的这种方法,但我赞同王阿姨的这种精神。节俭不浪费,这也是我的母亲一贯的作风,她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有节俭到她们那种程度,但节俭的意识还是有的。
孩子做完心脏手术,从北京手术回来后持续发烧,又在当地医院住院一个多星期。
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今天检查一切指标正常,我们出院了。
生活还要继续,当经历过苦难,才知道平凡的日子是多么的可贵。
今天下午我去了三趟超市,这段时间住院冰箱里空空如也。当孩子点出要吃什么的时候,我立马去超市买来食材给孩子做,虽然她吃不了多少。但需要慢慢的引导她打开胃口。
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都要来调理孩子饭食了。
今天出院,侄女和她对象正好来医院探视,姐姐也在,办完出院手续,我们拎着打包小包回到出门二十天的家。
第一次去超市买了西瓜、面、 猪头肉、黄瓜等。花了48元。因为正好是午饭时间,我们做了西红柿鸡蛋面(西红柿、鸡蛋冰箱里有),拌了两个菜:凉拌猪头肉,凉拌黄瓜。饭后切了西瓜。
我们五个人吃得很舒服, 都说吃一碗面,比坐席还要过瘾。
第二次去超市是因为孩子想吃大米(中午的面她几乎没有吃),点菜说是要吃芹菜豆腐干拌在一起。我买了芹菜豆腐干,看到毛豆和玉米棒子也一同买了回来。按他的要求做好后,孩子多少吃了一点。这次去超市花了23元。
第三次去超市,是下午我问孩子想吃什么,她说想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我去超市买了韭菜、葱、蒜,一共花了6.8元。回来给孩子包了十几个饺子,孩子吃了七个。相比较在北京时孩子想吃饺子一份20多块钱,在家里只花几块钱,孩子就吃到了饺子。
今天花了70多元,我招待了客人,给孩子做了两顿营养的饭菜。还有好几样菜,可以用来给孩子下一顿做。比如还有山药,可以熬大米山药粥,南瓜熬小米南瓜粥。玉米棒子和毛豆可以煮来吃。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孩子,在节俭的同时过好有品质的生活。
有品质的生活也许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我们可以尽力的向她靠拢。
住院期间,已经有二十天没有回家了。刚进家门时,窗台上的花儿,看上去都是枯枝败叶,我动手清理一番,并浇上水,第二天看起来竟然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花儿们的生命力是如此之顽强,我想人也应该是这样。经历过千苦万难,千锤百炼,九死一生,终于熬过来时,一定会觉得初升的太阳是那么的美好,新的生活那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