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哲学」吃货们:“吃”也要中庸
—1—
将近下班,同事们都有一个规定动作:去洗手间。洗手间里的对话通常是以下模式:“可算是要下班了”。“是呀!晚上吃啥好呢?”
我从来不会为这个问题而纠结。因为我已经连续坚持四年过午不食了。
同事听到这样的话,先是觉得“哇,怪不得你的身材一点儿不变哦!”“那你不饿吗?难道一点东西都不吃?”“有时实在避免不了时,也吃呀!比如来了客人;再比如,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吃点坚果苹果什么的。”
我不是有意难为自己,晚上不吃饭,看似简单,实际是被教化的结果。
看过一本书《轻断食》,觉得书里的主张有些可行,可十天半月地来一回一整天不吃饭,实在考验意志,于是变通执行,晚饭不吃。结果,我的身体很喜欢,感觉有前十年的衣服都可以穿的效果。
“不吃”,实际是一种“少吃”的绝对化的情感表达。有时下班路过蛋糕店,胃里就会伸出一只小手来,感觉那里的面包、芝士都让我流涎,就加快脚步快速逃离那个香味扑鼻的地方,其实也挺跟自己较劲的。
明明眼里充满了渴望,口腔里开始大量地分泌唾液,喉咙咕咚咽下一口唾沫,胃里的神经用小锤子一次次的敲敲你的食欲门:“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可我精神防线不放松:“不开不开就不开。”
胃就是个袋子,空在那里,填充它就是走个过程,最后大肠小肠是接受大员,所以少抖搂几次没坏处。
精神与物质的交锋永远没个停止。
也想到“每一种善的起源与根基,均来自于‘胃’的舒适愉悦,甚至智慧与文化也与此相关”这个说法,比如春节的大餐就能把人的脚往桌前拽,谁看了满满一大桌好吃好喝不动筷子?
所以,看见好吃的却没吃到,心里会记住一辈子。毛主席在一次去老通城就餐前,站在门首停顿了一回,跟同行的人说:“八七会议召开前,瞿秋白说会后请吃老通城豆皮,结果会后大家各奔东西。”
「活着的哲学」吃货们:“吃”也要中庸—2—
伊壁鸠鲁是第一位提倡美食的哲学家,而正像哲学分两大阵营一样,也有人与他大唱反调。
犬儒主义哲学家狄奥根尼是苏格拉底的徒孙,他决心象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所以就被称为“犬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像犬一样”。
他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据说他住在一个桶里,像一个印度托钵僧那样地以行乞为生。
因为他这样生活太奇葩了,城里尽人皆知,亚历山大王就去拜访他,问他想要得到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据说亚历山大(征服者亚历山大)之后对随从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狄奥根尼。”
有人觉得哲学家这样生活实在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就刻薄犬儒主义“实际上是两种倾向,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时候,他是儒;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狗那一面就出来了。”
跟这两种极致的思想比较一下,我还是喜欢我们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因为,第一:“中”不偏,“庸”不易。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和轨道,只有坚持这一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此外别无他法。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中”强调中正、平和,而人最需要保持的就是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喜、怒、哀、乐太过,就容易产生过激的言论和行为。说了过头话、做了过分的超越理智的事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到时候悔之晚矣。
比如,犬儒主义说到人的本性时,认为人就是自私自利的,所以犬儒主义主张自私自利。号称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大旗下,为人做事目的性极强,个人利益为圆心交友,连可能“拖累”自己的家人都“及时”地抛弃或疏远。
看看那个嗜钱如命极端吝啬的阿巴贡: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而分文不费。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
在利己主义那里,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得尔虞我诈,就得不择手段,“从古老的奴隶的角斗,到现在的拳击、甚至是斗蟋蟀,文明在对野蛮悄悄让步,暴力是如此深入人心!《现实一种》,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亲人间的相互残杀,连作家余华自己都认为这些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看那些人间的修行者,他们的眼里充满慈祥,面容永远和蔼,腰身是谦恭的,神态是平和的,他们不疾不徐、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沉不浮,因为他们“中庸”这课修得好!
微信youli499595747
qq 49959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