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跟陈文芳老师学教育写作作业

2020-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94河北王亚男笑雅笑春风

1.3 写作与我:我之前的写作目的

昨天上午我刚刚把《跟陈文芳老师学教育写作》的第一篇作业做成简书发到朋友圈,同事冬就打来视频电话,她说很羡慕我,并夸奖坚持写,写得太好了。

其实,我心里清楚,她是在恭维我,我远没有她夸得那么有水平。她最终的目的是说她也想跟着陈文芳老师学习写作,询问我怎么写简书?怎么听文芳老师的课程?

我告诉她下载APP,写简书很简单,可以开微信公众号。她语气里透露是赞叹。其实,今年春季,我开了微信公众号后,最近好几个月都忘了使用简书。

我说,我的公众号不但更新比较迟缓。(我写作群里好多老师们都非常厉害,能坚持做到日更,)我有时候好几天打磨一篇文章,而且编辑图片文字格式也属于最粗糙、最低级层次,阅读量也比较低。

速度如蜗牛。好比人家已经踏上了教育写作的高速公路,我才开着新车慢慢磨合,能不能登上金字塔顶端?如何把用户当流量,尚需要时间来慢慢见证我的努力和生命成长。

学完第3讲《教育写作的三个目的》,看到文芳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说说你之前的写作目的?

我愣住了。

回首自己多年来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的写作历程,我有些想笑。因为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也是第一次正视自己肤浅的写作初衷。

说实话,我虽天生愚钝,但是从小就发自内心热爱阅读,喜欢写作。虽然写诗歌、小说,我也并拿手文,但是写随笔,写作文、写日记,虽然谈不到下笔千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经过几天反复捣鼓还能诞生点东西。

在读初中,高中时我的作文屡次成为范文被老师在班上讲评,在大学也曾经在校报上发表过几小片豆腐块。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笔耕不辍,坚持阅读写读书笔记,厚着脸皮投稿。2004年我的第一篇教育随笔在《河北教育管理》杂志上发表,渐渐地,周围的人都夸奖我爱看书,好写作。为了配合、维护好领导、同事们对我的夸奖和爱学习的形象我需要继续坚持写下去。

写作需要积淀,需要底蕴。高水准的输出写作需要高水中的输入,才能向春蚕一样不断吐出。

从小我就天真地幻想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就能洋洋洒洒,就能妙笔生花,口吐莲花,就能给我的教育生涯添砖加瓦,给人生锦上添花。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夸奖赞叹,说不定还能赚取一些真金白银花,想起来,那种感觉挺美好。

不仅如此,我给自己更高的期待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成就感的优秀教师,梦想着妙笔生花,结出丰硕的果子。像我崇拜、仰望的众多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王崧舟,窦桂梅,阎学、于永正、张祖庆,蒋军晶等等小语界的名师大咖们一样,井喷似的写出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产下一枚枚「金蛋」,不仅名利双收,而且教育事业达到巅峰令人羡慕,更重要的是活出不一样的气质与人生境界。

理想很丰满,现实有些惨。

如今20年过去了,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写作之花开得远没有我向往的那样璀璨。不但好几年陷入瓶颈期没有多大起色,而且投稿热情锐减,屡屡不能进入编辑大人的法眼,稿费挣得非常艰难而有限。

不过,谢天谢地,今年春天挣扎着突破了写作上的瓶颈期。要想写出的文字在媒体上安家,腹中扁扁 「何谈生蛋」?

很幸运,在迷茫,徘徊中我反复阅读文质老师的大作《教育的勇气》阅读谢云老师的《教育点亮心灯》等高能量的精品好书。

我遇到了陈文芳老师的教育写作课程,遇到了「啃读者写作群」的郝晓东院长,遇到了一群怀有阅读和写作热情的优秀小伙伴们,在他们一路同行的鼓励下,我又进入健康写作的健康大道。

当然,虽然这些年我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之路上行走的异常艰难曲折,但是对于文芳老师的《教育写作的三个目的》中的精辟三问之回答,我还是很肯定的。于是我不再犹豫,抱定宗旨,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去做这件事。

文芳老师明确告诉我:教育写作的目的,就是特殊的自我教育方式。

感恩文芳老师的精辟阐述,使我第一次冷静的审视自己,这样有利于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不再盲目、目标明确地努力去践行:

一. 通过教育写作,更好的理解自我;

二.通过教育写作,更好的理解教材;

三.通过教育写作,更好的理解儿童;

其实「认识你自己」是最难解的哲学命题。

能够理解自己是不容易的,更好的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是最难的,但是教育写作就是捷径。

只有更好地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才能更好的成长自己。

通过写作,更好地理解教材,不断钻研理解,感悟梳理、熟练驾驭教材文本,不断改善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课堂灵动与得失,教学才能日渐佳境,岂不更丰盈教育写作的素材?

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

教书育人,「经师」易得,「明师」难求。

「育人」重于「教书」。教育工作者要眼里有光,心中有人。

我真的会用心聆听儿童吗?

我真的理解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吗?

如何把对孩子的观察转为对孩子的额研究?

感恩文芳老师,他的这些问题提醒我,下学期再回到校园,回到课堂上,我需要小心,需要用心、谨慎地观察孩子,尊重理解孩子们。

耐心引导教育孩子们,帮他们,呵护他们,特别是多关注班上那些特殊的让人感到心疼的孩子,尽我最大可能,多给她们一些温暖与真实有效的帮助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去唤醒,去激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生命化教育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认识理解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好好珍惜最后一年的支教历程,争取完美收关。

我手中的这支笔就是将教育传奇的红丝线串起来,就是将教育中的点点滴滴甚至一地鸡毛织成锦缎的神圣武器。

耶,继续笔耕不辍,坚持教学写作,万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