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和乱武到世子之争,谈谈聪明人贾诩在乱世的生存之道
贾诩,这个人前半生总是免不了与灾祸为伴。但是又能总是被他化险为夷,乱世之只求自保的的本事他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不管他做出多么离奇的决定,因为事实证明他就可以做到,在刀尖上反复横跳,还能反客为主,秀你一脸。一次是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还有次是帮张绣背刺曹操。两件事情都很惊险,但也处理得很完美。之所以能想出这样的计谋,是因为贾诩对人心有着精确的算计,仿佛看一眼就能完全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 他这种本事是从小就磨练出来的,他在少年时代就经历过一处非常惊险的事情,当时他是举孝廉出来做官,值得一提的是贾诩祖上可不简单,最出名的就是汉文帝时期的贾生,也就是贾谊,这可是让司马迁都佩服把他跟屈原一同列传的大文豪。有一次他跟一帮同伴一起回老家,走到一半就被一群氐族的土匪给绑了。这时候贾诩就开始盘算,这帮土匪都是氐族人,这些西域民族,向来都是不谙教化,残暴成性,畏爆而不怀德。你不能指望这帮人良性未泯,劫点钱就放人。所以我得主动出击,宁为刀俎,不为鱼肉。所以他直接找到绑匪,装出一副养尊处优,贪生怕死的样子。其实也不用装,贾诩本来就怕死。而后对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把我单独关起来,我家里人一定会拿很多钱赎我。太尉段颖是谁啊。是当时边关的一个高级将领,“凉州三明”之一,戍边十一年,一共杀了能有四万羌族人。这些西域人肯定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人家一听,都倒吸一口冷气,就不敢亏待他,给贾诩吃的喝的,伺候的服服帖帖的,还跟他结交,客客气气的给贾诩送回了武臧。至于他那些倒霉蛋同伴,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全部被杀。其实吧贾诩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每次都能靠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牛吹多了也就不会脸红了,更何况是救命的事,贾诩劫后余生,肯定以为这是他这辈子遇到过最凶险的事情了。还真没有。那次聊吕布的时候说过了,王允联合吕布弄死了董卓,后来他也是在吕布的帮助下逐步接管了董卓的势力范围,成为了长安实际的统治者,不仅如此,吕布还给王允出主意,董卓死了,手下的将士们肯定人人自危,虽然现在有树倒猢狲散的颓势,但咱也要小心他们这帮乌合之众铤而走险,给朝廷找麻烦,希望一纸布告天下,主犯董卓伏法,从犯既往不咎,愿意留下来辅佐朝廷的,酌情任用。这个方法是很明智的。稳住人心,最起码不会让乱兵给朝廷捣乱。如果王允早早采纳,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破事了。但是王允的脑回路非常的清奇,他觉得凉州兵里面有些人本来并未犯事,朝廷这样赦免没有罪过的人,会不会让军里人人自危呢,他认为这道旨不该发。我们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价,王允的考虑应该有一定道理,你说一个正常人,老实在家待着,突然接到一张检察院的通知书:经我院研究决定,将对免于起诉,你是想吓死谁啊?如果是一个维权意识强烈的人肯定要炸了。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啊,这时东汉末年,妥妥的乱世,要啥名誉,或者比什么都强。你想想大家伙儿前脚还是董太师的部下,眨么眼功夫老大没了,死后还被朝廷钦定为反贼,我们这身份可咋整,虽说都是打工的,人家会不会也来清算,十几万凉州兵可谓是人心惶惶,徘徊在长安城不知何去何从,如果这时候一纸赦书发下来,那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呐,真就大局已定了。可是王允什么都没做,错过了控制舆论的最佳时间。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舆论宣传的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长安城内谣言四起,俗话说三人成虎,说有人要把所有凉州户籍的全部赶尽杀绝。王允也不出来解释,因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凉州人。这时候镜头给到另一边,董卓麾下有几位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个几个现在真是挺犯愁,大家就坐一起开始合计,董公已死,他如果要算是甲级战犯的话,哥几个最少不也是个乙级?眼下长安飞久留之地啊,大家收拾收拾一起回凉州算球了,甭管怎么着,只要安全回到凉州,好好发展不是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到时候重新杀回长安也犹未可知啊。本来商量好了,这时候本篇的主角从角落里走出来发话了。贾诩当时任董卓女婿牛辅麾下的讨虏校尉,还是有点发言权的,那年他45岁,他给几人分析,如果直接就这么跑了,就跟通缉犯没啥区别了,还坐实了罪名,到时候一个亭长都能逮住他们,现在手下还有这么多兵,大伙召集召集,一路沿西行军,定能招来不少往凉州跑的逃兵路上原路把流兵集结起来,反攻长安,如果成了,单车变摩托,如果没成,到时候再跑也没啥吃亏的。众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谁承想已录下来很短时间就召集起十万大军。本来长安城防坚固,想要一举攻破也绝非易事,但是架不住吕布手下不少人不满吕布背叛董卓,咱就说果然名声不好,小弟都不服气你,所以纷纷临阵倒戈。结果就是长安城破,吕布只带百骑仓皇出逃,李傕他们进了城后很快挟持了天子,王允等人直接被杀了全家。李傕逼迫天子加封自己是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爵封池阳候。为了犒赏攻城的士兵,可以在城内随意搜刮官产民财,一时之间长安城内死伤者过万,血光冲天,尸体都堆满了街道。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文和乱武”。
如果单凭这件事,大家对贾诩这个人的评价会很单一,这个人冷酷残暴自私,是个毒士。裴松之评价过贾诩,而且是强烈抨击,他说贾诩这个人不配陈寿把他跟荀彧荀攸列为同一传之中。贾诩是千古罪人,他一手造成了天下大乱。可是我觉得这一说法过于偏激。在我看来,贾诩他凭借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搅乱天下的,贾诩只是在那些对的时机较完美地做了既能包全自己又能推动历史的事情。更何况身处于乱世,过度怜悯也许只会给自己招致祸患。这一事件让贾诩的名声开全处呢?《贾诩传》篇幅讲的很细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我将在后章与大家细细道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