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珍书法作品《毛泽东七律.登庐山》4平方尺斗方扇面
【名家书画家简介】
熊玉珍书法作品400元/平方尺
熊玉珍人物画:600元/平方尺
熊玉珍花鸟画600元/平方尺
熊玉珍动物画600元/平方尺
熊玉珍山水画800元/平方尺
熊氏,名玉珍 ,斋号清风,男,1955年8月,中国共产党员,民盟。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从事公安工作40余年,曾经获取中共柘城县百名政法英模十佳卫士之一。
退休后继续苦练书法绘画,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很高的艺术造诣,现为柘城县書法家协会会员。
自2017年9月积极参与中国第六届国画书法网络大赛,以杰出的熊氏创新书法绘画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荣获优秀作品奖等各类全国书画作品赛事展会权威奖项。
经过几十载的书画潜心研习,还是老话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熊玉珍同志在经过对书画不断研习创作过程中,取得全国公安书法家,书画家,美术家的诸多殊荣时,并且取得了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网络国画书法大赛官方,网民,以及社會各界书画爱好者,书画收藏家很高的艺术评价與高度關注,并且多付作品被相关展馆以及个人收藏。八方名匠书画篆刻商城https://weidian.com/s/1401890198?wfr=c&ifr=shopdetail
七律登庐山
1959.07.01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
、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
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
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
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
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
会。
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
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
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鉴赏:
庐山之美天下闻名。歌咏庐山的名篇佳作随流泻不止的瀑布世代传扬,淳厚的文化氛围为庐山的自然美增添了异彩。1959年六月底的一天,毛泽东也登上了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众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如此风光欹丽的山川,怎不令人情动于衷?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开篇横空一个“飞”字,气势磅礴,让人体味到那由运动造成的动态美--劲力妩媚,神采飞扬。毛泽东写诗填词爱用“飞”字,这正是他的超越意识的艺术外化,是他欲突破一切束缚与限制的自由精神、自由意志的审美物化。在他笔下,庐山防腐天外飞来,巍峨耸立在大江之滨,依然保持一种凌空欲飞的雄姿,似乎暂留此地,稍事休息,以再展宏图。以“大江”与“飞峙”的庐山相映衬,庐山的雄姿更加鲜明突出。首联上句写山,下句写登山。“葱茏”代指庐山,同时又顺手补描了山色的郁郁葱葱。一般来说,形容词是诗意的词,能够一扫纯为陈述服务的名词的呆板,而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故此处以形容词代名词,更添诗情画意。“四百旋”是写盘山公路之曲折回环,亦见庐山之高峻,而着以“跃上”二字,则如此高峻的山,轻轻巧巧就被诗人踩在了脚下,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所特有的那一种豪迈之气。
颔联上句入眼一个“冷”字,既有冷静之形,又有冷淡之态。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诗人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任,此时此刻,他屹立在时空交织的“制高点”上,冷静地审时度势,同时又冷淡地看待反华势力的叫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骨。毛泽东非常敬重鲁迅先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赞道:“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额与媚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新中国的人民,骨头同样是硬的,任凭世界上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敢教日月换新天”。下句“热风”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国内外的敌人曾经预言共产党将无力应付六亿张嘴的吃饭问题,因为蒋介石有美援也未能做到,何况被封锁的新中国?但经过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近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这个问题奇迹般地得当了基本解决,而且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虽然历史已证明了当年的“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犯了“左”倾错误,但回首当时人民群众那种澎湃的热情、真诚的参与,仍令人为之动容。
慢咀颈联,我们耳边响起了李白那豪放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完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毛泽东屹立庐山之巅,眺望大江,目追其洪流奔腾入海时的气概,正与李白诗相仿佛。“云”本阴柔纤弱,而冠一“横”以饰之,它便有了力度,有了性格,显现出一种厚实的阳刚之美。“九派”系指江河,但方圆九州亦映带其中。如果说“云横”句是向西逆望上游的话,“浪下”句则是向东横扫长江的下游了。滔滔大江,带着时代的喧嚣,消失在天尽头的氲氤雾气之中--那里,是富饶的江南地区。这两句,亦雄奇,亦空朦,一片诗意的深沉,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自然风物与人文哲理兼摄交融,象外有象,余味无穷。
尾联巧用了一个与庐山有着密切联系的历史文化名人--陶渊明的典故。诗人将陶渊明笔下那超越历史的理想社会、乌托邦式的“桃花源”同今天的新社会相比较,以不乏幽默的语调问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妙在一问便收,发人深思,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间。
综观全篇,这首诗气象恢宏,境界辽阔,历历现出诗人胸襟的博大,器度的轩昂。诚然饰中所歌颂的“热风”亦即“大跃进”,但那是政治、经济决策失误的历史产物,对此无可讳言。然而,诗的确是一手艺术水准很高的诗作,,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