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从“变复杂”开始
“我要纯粹的写出好文章,所以我没法保证更新频率。”
“我就想好好做一个设计师,别让我做和人打交道的事。”
在团队会议,咨询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些声音很多都来自专业很好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认真,愿意贡献一切时间。认为增加的指标、协同的要求,管理的机会,都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干扰。
我却对他们说,成长,不是变得简单的过程, 是变得复杂的过程。
更准确的说,是从简单到复杂,然后在更高层级变得简单的过程。
一、从极简到复杂体系
一个朋友在深圳做电商,从大公司出来,他恨死了大公司的各种指标,一个年底汇报有无数维度,一个事要汇报两三个人。当他决定创业做海外电商,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极简。
一开始做电商,极简就是销售额分成,每个人分一个区域,谁干多少,就拿多少销售额提成。业务发展很快,慢慢的问题也出来了。有些商品利润很低,有些利润高,大家都卖利润低好卖的,大伙都分到了钱,公司是亏的。
调整绩效!要按照销售额和利润两个指标同时考量。以为这样好了吧。新问题来了,有一些地区比如澳洲,天然就很适合做电商,但是有些东南亚小国,可能怎么做,短期都起不来。但是未来有很大空间,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办?
还要继续增加维度,于是分成了赚钱“打粮食”的指标,下面细分成收益还是利润,还有“肥沃土地”的指标。按照不同的地区,国家之间的不平均,还有了“地区系数”。请注意,这个时候已经有5个指标了。
但问题还在继续,慢慢的管理者管不过来,要把地区分包出去,项目制管理。谁去好地方,谁去不好地方?于是内部搞竞争制,你说这个国家能出2个亿,他说3个亿,就给他。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对。这不是鼓励PPT创业吗?夸大的人赢得了好项目,但实在的人却去了差地方。
于是创始人提出,你要承包一个地区,你得自己投入一部分钱,比如20%的成本,这样年底没达到,你也有风险。不仅这样,还要防止有人搞一票就走了,还要考核价值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对赌。
5年后。他发现,自己搭建这个体系,比当年外企的管理,更复杂了。
但他不后悔,他说:成长就是一个变得复杂的过程。
二、“全才”设计师
我认识一个极好的设计师,她对我的书的影响很大。
比如说,当年《拆墙》和《跃迁》的封面,我都和她讨论,她选择了我最不喜欢的一个版本,却抛弃了我最喜欢的,拿在手上觉得很舒服的版本。
她说,你不能在电脑上看书,也不能捧在手上看书。你要知道,大部分人看到书,不是在书架上,就是在网页上,而且网页购买是书架的5倍了。也就是,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书,是手机上的一个小色块,或者是书架上的一个脊背。
所以你要保证你的书丢在一堆网页里,可以一眼看透。或者你的书的脊背在一堆书架上,会比较打眼。没有了这个基础,封面好看意义不大。毕竟你也不是什么名人, 不认识你就完全没机会读你的书。
《拆墙》就是这个思路设计的。但等到做一些印刷周边的时候,她又会问的很细,纸张,油墨,颜色,打样,甚至不同的印厂,会打印2-3份,然后比较是深圳还是北京的湿度更加细腻。我问她,怎么又这么关注制作了?
她说,因为这些是确保可以到用户手里的,用户凭借这个,能够推出书的价值感。所以你要保证每个细节都足够好,要手和物件摩挲。
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懂美感,还要懂前端的网页、UI、货架、渠道,要懂南方北方、不同主题读书人的心事,也要懂后端,懂纸张、油墨、制作和不同老板的报价体系。这不是在家里刷各种美丽的网站,能够达到的高度。
你看,成长就是一个变得复杂的过程。
三、成长,就是越来越复杂
所以,对于开头的话,我回应说:“我也觉得,成长是一个变得复杂的过程”。
人的工作是从体力开始,上面有知识、技能。
早期的时候,人只要能够完成一项技能,比如“打字”就足够。但人和机器竞赛一直在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淘汰了体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淘汰了简单技能;今天AI已经开始淘汰一些复杂工作。
所以,为什么要越来越复杂?因为机器最终会把所有的简单事儿做完。
而这种复杂,不是让大家做更多的事,挤压下班时间,也不是让你们牺牲另一个方面的质量,通过降低质量提高频次。
有人是高质量,低频次,但也有人能做到高频次也高质量。有设计师很擅长美术但管理一般,但也有带领好几千人能搞出好的设计的人,好的导演都是这样。
我见过鬼才导演徐克的电影分镜画,一点也不比马楚成(画《古惑仔》《龙虎门》的香港漫画家)差。但他能调用的人、设备、特效、演员、商业资源……远远比漫画家更多。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单纯了。
而是他们有了更多复杂的视角,协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各种边界的局限里,变得复杂。当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统整这种复杂和局限时,就是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时候。
当复杂到一定程度,你终究会变得淡定,简单,在自己的局限里,安然而笃定的做事。
但在这个之前,首先是不害怕自己复杂起来,混乱开去。
因为成长就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过程。
<<<古典 学习笔记